本(101)年4月13日環保署第3場次「低碳永續家園生活圈運作機能」之中區座談會,特別移師臺中市新市政大樓召開,臺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等中區低碳生活圈之5個地方政府,及其10大運作機能小組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共同探討中部低碳永續生活圈的推動作法、理念與運作模式。
環保署表示,為規劃並推動我國低碳永續家園推動方案,提出符合各區域生活圈特色之運作機制,環保署及各生活圈之地方政府除著手研析低碳永續之10大運作機能,同時也已分別籌組各運作機能之「技術與資訊諮詢小組」,由學術機構、研究機構、產業公會、ESCO廠商及相關機關專業人士代表,至少10人組成;因此,目前已有50個小組、500位專家學者協助建構本運作體系。
透過專案小組,一方面期望建立維護我國鄉鎮市區及村里永續績效認證體系與參與的誘因機制,另方面也能協助確認符合成本效益之社區節能減碳、資源循環、污染防治、生態保育成熟技術及產品與服務,以促進社區永續發展設施與措施的推廣,形成社區綠色產品與服務的新市場與就業機會。
對於低碳永續家園的財務規劃,沈世宏署長也特別說明,低碳永續家園是須長期推動的工作,由地方政府參與環保署低碳示範城市評比時所提出之規劃構想經費總數高達2,900多億元,即可知其需龐大的經費投入。但低碳永續家園不能僅靠政府編列預算來執行,而無法形成自發運轉的模式,因此在財務設計上,環保署希望能建立可循環再利用的基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信保基金即是可運用的政策工具之一。例如環保署投入10億元預算,信保基金提撥等額之相對資金,即可產生10倍之信用保證總額度,就有200億元的信用保證總額;藉助此財務槓桿效應,透過信保融資低利貸款,可促進中央及地方政府與民間已有資源,以更符合永續發展的方式使用,更是促進綠色經濟、創造新就業機會的利基。
依循98年第3次全國能源會議結論,環保署已擇選並積極建構52個低碳社區、4座低碳示範城市及2座低碳島,但10年內要形成生活圈,不僅是點的建設,更要全面推行才有可能達成。因此,透過本運作機能,在執行層級上可建立中央、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區的互動模式,藉由專家諮詢討論,也能建立各項運作機能互動模式,而後將成功案例經驗複製、推廣至其他地區與城市,而達落實低碳永續家園建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