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環署密切關注氣候公約大會最新談判進展

:::
國際環保與合作
100-12-09 []

頃在南非德班所進行的氣候公約諮商談判已近尾聲,國際間談判焦點始終著眼在公約及議定書下建立起可長可久的減量工作,然而,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的減量承諾期程僅至2012年,各國長期投入溫室氣體減量的人士無不憂心10餘年的努力恐將功虧一簣。根據環保署代表這幾天密集與參與談判關鍵國家代表會晤時所掌握的最新訊息指出,迄今談判進展仍然有限,各締約國對後京都機制的立場仍然分歧。

目前國際協商立場大致可區分為三大派別,分別為傾向不簽署新國際協議的陣營(例如:美國)、支持延續後京都機制的陣營(例如:歐盟),以及須有減量承諾為前提才支持延續的陣營(例如:中國)。以美國為例,該國認為目前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時機並不正確,如果所有主要排放國家不能全部參與溫室氣體減量行動,全球排放量勢必將無法降至必要水準,因此任何法律協議,都須具備適用於所有主要經濟體的同等法律效力。

美國氣候變化特使Todd Stern於12月7日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堅守其在丹麥哥本哈根會議與墨西哥坎昆會議所做的承諾,2020年前減少17%的碳排放量,並指出新的氣候變化機制不能以1992年的全球經濟狀況作為規劃前提;而為使德班會議能有共識結果產出,認為第一優先要務應執行去(2010)年在坎昆所達成的一套平衡包裹協議,建立新清潔技術中心暨網絡(Clean Technology Center and Network, CTCN)及調適委員會,亦應確保綠色氣候基金以專業的態度來作處理,採取步驟循序漸進,建立起因應國際機制的新計畫組織,並提出透明的會計系統指引。

有關2012年後的清潔發展機制(CDM)有效性與存廢問題,歐盟表示不會放棄CDM機制,即使最後各國未達成共識,歐盟也會以發展成歐盟區域間的碳交易市場,維持CDM機制的抵換方式,並以市場機制結合其他氣候能源政策,持續推動低碳經濟。德國與歐盟則重申遵循京都議定書的承諾,希望京都議定書能夠持續運作,但若僅有歐盟及少數國家的國際承諾,而沒有所有主要排放國家的共同參與,仍無法達成控制溫升在攝氏2度C的目標。另,德國在大會上宣布設立綠色氣候基金,表達成為此基金東道國的意願,將以4千萬歐元提供作為開發中國家的初步活動,引起會場上熱烈掌聲與迴響。

12月6日下午起召開的高階部長會議(high-level segment)正如火如荼進行,各國元首及代表團團長們陸續在南非德班大會上發表國家聲明,包括甘比亞、吐瓦魯、馬紹爾群島、貝里斯、史瓦濟蘭、吉里巴斯等我友邦亦在會場上為我執言,支持臺灣能夠實質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而各國與會代表持續進行磋商談判,期能產出共識或結論草案,惟越來越明顯的是,雖然期望能在德班會議嘗試取得重大進展,但不可能在表訂議程時間12月9日即獲致妥善解決,在許多議題上仍然存在著不確定性。環保署表示,國際氣候公約談判瞬息萬變,未來幾天我代表團仍將持續積極觀察德班會議發展,同時也將藉由舉辦周邊會議活動機會,適時闡述我國以擴大綠能技術應用、建構減碳法規及導入市場機制等多面向策略,來推展綠色經濟成長及落實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具體作為,與國際友人進行經驗分享,藉由實質行動投入國際減碳的行列。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