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26)日公布95年度公害陳情案件處理統計分析報告,統計95年度環保單位共計受理13萬1,850件公害陳情案件,其中以「噪音類」(占三成)及「惡臭類」(占二成三)等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之感官性公害陳情比例最高,合計占所有公害陳情案件的一半以上,「環境衛生類」及「廢棄物類」之公害陳情案件量則分居第三、第四位;另統計民眾於夜間(18時至翌日6時)陳情公害污染案件約占二成二,其中噪音及惡臭案件於夜間陳情比率亦相對偏高,且較94年度增加,顯示噪音及惡臭已成為影響民眾居家生活品質的主要公害問題,環保署及相關環保單位將持續關切、研擬其公害管制策略,以提昇民眾生活品質。
據環保署分析,95年平均每萬人約陳情58件公害污染案件,各縣市中以臺北市平均每萬人陳情近119件為最高,各縣市公害陳情案件量則以臺北市及臺北縣高居全國前2名,合計占全國案件量近四成,顯示臺北市都會區民眾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對環境公害問題亦較為敏感。
95年公害陳情案件由被陳情對象分析,以「一般居民」為最大宗,「工業(廠)」、「商業」及「營建工程」等依序次之,進一步分析顯示,「一般居民」產生之環境衛生及廢棄物問題、「工業(廠)」之惡臭、「商業」及「營建工程」之噪音等,均是民眾目前較為關切的公害問題。
環保署表示,近年來已建立多元化陳情服務管道,民眾除可撥打全國免付費24小時公害陳情專線(0800-066666)報案外,亦可多加利用網際網路,透過環保署公害陳情網路受理系統(http://ww3.epa.gov.tw/)或環保e言堂之署長信箱(http://www.epa.gov.tw/)陳情報案。經統計,95年以電話受理之公害陳情案件比例約占八成四,顯示民眾仍以電話作為公害污染陳情之主要管道;另以網際網路(含電子信箱)受理之比率則已逐年提昇至約一成一,且民眾於假日及夜間時段利用網際網路管道陳情之比率相對偏高,顯示該署推動網路報案已達便民之成效,其他以書面、傳真或當面檢舉等之公害陳情案件,環保單位亦均會受理並即時處理及回復留有連絡資訊之陳情人。
環保署強調,為有效處理民眾公害陳情案件,除將所有公害陳情案件以電腦登記分發,嚴格追蹤列管外,針對民眾對處理結果表達不滿意之案件,均加強管考,並由環保單位即時進行複查,確實了解污染情形並做適當之處置,以適時紓解民怨。據環保署統計顯示,95年環保單位自行完成1萬8千餘件公害陳情處理情形之滿意度調查,其中有四成八受訪民眾對公害陳情處理情形表示滿意(含非常滿意及滿意),約四成二受訪民眾表示尚可,而不滿意(含非常不滿意及不滿意)者則未達一成。進一步分析發現,公害陳情案件處理時效越短者,民眾對案件處理情形之滿意度越佳,且處理結果污染情形是否有效改善也是影響滿意度之重要因素;故該署亦建議公害陳情案件量成長幅度高之地區,應檢討調整處理之稽查人力並持續加強人員訓練,以免因窮於應付,造成處理時效增高、民眾滿意度下降與公害陳情案件量持續攀升之惡性循環。
此外,環保署為加強為民服務,針對民眾多次陳情之污染案件,定期篩選提報該署「環保稽查大執法行動計畫專案會議」,由該署環境督察總隊三區環境督察大隊主動追蹤複查。環保署表示,於95年複查案件中,對於查獲違規污染者,該署均已函請當地政府依法告發處分,並有效督促污染源確實完成改善。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環保署呼籲民眾主動舉發環境污染事件,凡經查證屬實者,將有機會獲得1千元至20萬元之檢舉獎金。環保署另籲請民眾於舉發污染或陳情公害時,留下聯絡資料,環保單位一定會嚴加保密,以利稽查人員隨時溝通陳情檢舉內容並回復處理結果,使環境公害污染問題能妥善獲得解決,故請民眾放心主動舉發或陳情公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