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沈世宏署長於本(101)年4月11日假臺南市成功大學零碳魔法學校,與南區低碳生活圈5個地方政府及10大運作機能小組專家學者,交流討論低碳永續生活圈發展願景與推動作法,以結合中央及地方政府資源與人力,共同推動低碳永續家園建構。
環保署說明,接續101年3月21日北部生活圈座談會獲致之良好溝通平台,沈世宏署長再度親自出席南區座談會,期望整合南區生活圈所在地方政府與當地各低碳永續領域專家學者之執行能量,以利建構、形塑符合南部地理環境條件、產業特性與風俗民情的「低碳永續生活圈推動架構」作法、理念、推動方式及整體運作機制。
沈世宏署長特別強調,環保署釐列之低碳永續家園10大運作機能,自生態綠化、建築節能、設備節能、再生能源、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防救災與調適、法律與經濟財稅工具到社會行為科學與評比,有其運作順序,且其在不同行政層級與空間範疇,有不同適用對象與應用技術考量,因此,各環節應進行串連與合作,以建立一套運作模式與機制。
沈世宏署長進一步補充,我國現階段低碳永續的建構模式,多係「由上而下Top-Down」與「由下而上Bottom-Up」2種方式,但因缺少「中間層級Middle」的部分。因此環保署也將借鏡美國紐澤西永續社區評比制度的概念,建立我國地方各層級政府之低碳永續社區與城市的自我評比系統,來鼓勵民眾、社區(村里)、城市(鄉鎮市區)等自發參與,同時透過分級認證系統,以落實低碳永續家園發展。
在座談會後,也安排參訪成功大學零碳魔法學院,沈署長表示,低碳永續家園應有新的思維,除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與「能源稅條例」立法工作,建築與設備節能也是推動重點,並應強化供給面的管理。例如新建築可靠環境影響評估朝向零碳建築發展,也可透過環評法協助推動汽電共生系統(CHP,Combined Heat and Power)、冷熱電共生系統(CCHP,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區域供冷供熱系統 (DHC,District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之基礎建設,再加上地下熱能儲存(UTES,Undergrou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熱泵(heat pump),與吸收式冷水機(AC,Absorptive Chiller)等,都可大模提升供能端的效率,都應評析於臺灣應用的可行性。
低碳永續家園不能僅靠52個低碳示範社區或4個低碳示範城市來達成,必須所有地方政府一起動員,即22個地方政府全面合作,由369鄉鎮市區、7,835村里同步啟動運作,加速低碳生活圈形成,才能達到10年建構低碳永續家園的願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