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河川揚塵對大氣懸浮微粒之影響

:::
大氣空氣
97-07-2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 ]

近年來中部地區PM10濃度有逐年上升之趨勢,且崙背地區及線西地區自民國91年起河川揚塵造成之污染事件日占整體PM10污染事件日之比率逐年攀升的趨勢,崙背地區由91年的14%上升至96年的27%(94年曾高達47%),線西地區由91年的5%上升至96年的19%(94年曾高達22%),綜上分析發現,河川揚塵對中部地區空氣品質有非常顯著之影響。

為解決河床裸露地揚塵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環保署自91年起針對河川揚塵最嚴重之2條河川進行各種抑制揚塵施工法之評估,其中跳島式植生法於97年度於濁水溪進行抑制揚塵示範,經評估為最經濟有效之工法。目前已完成濁水溪河床裸露地行成揚塵之潛在區位分布調查,計7處,並選擇1處建立跳島式植生之示範區,經估算得知堆砂體積約35.08至51.73m3,抑制揚塵效果相當良好,未來將推廣至其他易形成揚塵之河川

現行河川揚塵抑制工法有水覆蓋、噴水設施、礫石覆蓋、植生或稻草蓆覆蓋及跳島式植生等。為解決河床裸露地揚塵對民眾生活品質之影響,環保署自91年起針對河川揚塵最嚴重之兩條河川進行各種工法之成效評估,結果發現跳島式植生法為最經濟有效之工法。跳島式植生法乃是針對數個小面積之河川裸露地進行防風網之架設及植生培養作業,透過小面積防風網及植生之串聯有效定砂、堆砂,進而達到防風及抑制揚塵之效果。

環保署於91~94年間曾於卑南溪採水覆蓋及礫石覆蓋施工法,散播草種及栽植馬鞍藤、甜根仔草等定砂海濱植物,但河床無水源、無大粒徑礫石,且每逢大洪水即被沖毀;於95年間亦曾進行稻草覆蓋及植草工法,雖約可減少41.6%之揚塵,但一遇颱風汛期約80%被沖毀。上述幾種工法,縱有部分工法確實能有效抑制揚塵,但卻無法持續維持,非常不經濟。而跳島式植生法係讓河床發揮自然植生能力,再透過人工種植,以補自然植生之不足,充份利用河川自然條件,來營造定砂及防塵成效,操作容易又經濟。由環保署跳島式植生示範區之資料顯示,架設與東北季風風向成70~90度、長度10公尺、高度1公尺之防風網,堆砂體積約為35~52立方公尺,相當於5-7台21噸砂石車的載砂量,防塵效果良好。

環保署表示已於97年5月23日邀請縣市有河川之縣市至濁水溪實地觀摩學習,未來將此工法推廣至其他河川揚塵嚴重之縣市,建立更多之跳島式植生示範區,藉由大面積自然植生綠帶,以及協調水利單位除做好河川維護管理,並評估以契約方式約束河川租用者於休耕期採間作方式,達到抑制河床裸露地揚塵及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