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魚兒讓水中毒物現形--環保署邀陳弘成教授教第一線人員養魚判別水源污染

:::
其他
94-06-2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管處 ]

環保署於本(6)月27日(星期一)假該署環境檢驗所針對國內各水源區管理單位,舉辦「原水水質魚類毒性測試規範」觀摩及經驗交流,包括自來水事業及金門、連江、澎湖等離島地區水源區管理相關單位人員約50人參加。會中並邀請在魚毒監測及魚病鑑定方面相當有研究的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陳弘成教授講授如何辨識各種魚病症狀成因,以研判水質遭受哪一類毒物污染。

環保署表示,藉由養魚來瞭解水質中是否含有毒物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該署環境檢驗所已於今年3月訂定「原水水質魚類毒性測試規範」,以朱文錦魚、鯉魚等為指標魚種。此次觀摩會為強化水源第一線養魚觀測人員判別魚病症狀能力,該署環檢所以依規範製作之2套養魚觀測箱,加入硫酸銅及加保伏農藥等化學物質觀察水質遭受污染狀況時朱文錦魚之行為反應及魚病症狀,並由陳弘成教授當場向與會人員解說。

陳弘成教授表示,水污染或水域被下毒的種類與毒性雖可由化學分析法加以檢驗及推測,惟需有精密儀器及優良分析技術,需時又費力。在毒物未明、濃度甚低或極多的毒物交互作用下,要及時反映出水體的毒性,可藉由生物毒性試驗提供客觀且正確的答案。

陳弘成教授進一步指出,如果養魚觀測人員專業知識足夠,加上豐富辨識魚病症狀的經驗,僅從症狀就能初步研判水質遭受何類毒物入侵,例如:1.氰鹽:魚鰓呈鮮紅色及鰓蓋擴張;2.強酸或鹼性物質:魚鰓末端呈現白色;3.重金屬:魚鰓呈褐或赤褐或黑色;4.有機磷農藥:胸鰭向前與身體痙攣或僵直;5.有機錫:脊椎骨彎曲;6.環境賀爾蒙:雌雄同體、抑制生殖;7.油污:畸形或肝腫大等症狀。觀測人員可藉魚病症狀判別水質是否遭受污染,及早通報相關管理單位進行處置,飲水安全得以確保。

環保署進一步表示各水源管理單位如能培養有豐富經驗及專業知識的水質養魚觀測人員,對水源水質污染即時作警戒反應,民眾飲水安全更有保障。

環保署強調,為確保飲用水的安全,該署將持續督導並協助供水管理單位做好水質安全把關工作。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