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細懸浮微粒的來源及成分複雜,環保署委託研究解析彰化、雲林、南投及嘉義地區的細懸浮微粒污染特徵。針對硫酸鹽、有機碳與硝酸鹽三大主要成分,環保署將依研究結果,強化相關管制作為,積極改善空氣品質。
環保署於105年秋季及106年冬季在彰化、嘉義、南投及雲林地區的9個空氣品質監測站採集共計134個大氣細懸浮微粒樣品,此外,也在輕油煉解廠及燃煤電廠共計採集12個煙囪廢氣的細懸浮微粒樣品。研究結果顯示,硫酸鹽約占大氣細懸浮微粒質量的20%。輕油煉解廠及燃煤電廠的煙囪排氣中均測得高濃度硫酸鹽微粒或液滴,是大氣細懸浮微粒中硫酸鹽的重要來源。採用碳同位素分析技術的鑑識結果發現,燃燒化石燃料與非化石燃料所生成的含碳微粒質量約各占細懸浮微粒質量的15-20 %。化石燃料主要使用於工業或交通工具,而非化石燃料的來源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研究結果指出,硝酸鹽約占細懸浮微粒質量的23%,是細懸浮微粒污染事件中濃度增加最為顯著的單一污染物。硝酸鹽是大氣光化學反應衍生的二次污染物,防制上必須從其前驅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的減量著手。
因應研究結果,環保署已研擬管制對策,針對細懸浮微粒中硫酸鹽及硝酸鹽之減量,來自化石燃料產生的部分,將加強電力設施改善集塵器效率、裝設濕式靜電集塵器或管束式集塵器等方式,以有效減少來自工業排放之酸性液滴、燃煤所排放重金屬等空氣污染物,另管制港區交通運輸排放之污染亦刻不容緩,已與交通部、經濟部等部會共同推動高壓岸電設置、老舊柴油車管制及船舶管理等。最後,為改善生質燃燒造成之空氣污染及影響交通安全與行車視線之情形,本年度優先以減少稻草露天燃燒為主軸,與農委會共同推動並開拓農民稻草去化管道,補助腐化菌使用以增加稻米產值等。
環保署將持續推動14+N空氣污染防制策略之重點政策、落實管制策略之執行,確實從源頭減少細懸浮微粒的排放,以降低污染對民眾健康衝擊及提升環境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