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為推動環保綠色採樣技術,將於今(100)年5月13日發表新的採樣技術-「被動式採樣器」,並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沈世宏署長主持「被動式採樣器」揭幕啟用儀式,為國內環境監測邁入新的里程碑做見證。
環保署表示,現有環境監測所使用之採樣大多為主動採樣法,即採集樣品分析結果只能呈現特定時間點之污染物組成,採集所得樣本數據為瞬時濃度值,較無法呈現一般環境污染之均況,為彌補傳統採樣之不足,而發展出「被動式採樣」是將採樣器裝在我們生活週邊環境中,例如路邊的電線桿、公園的大樹下或溪流水域中進行採樣,經過檢測分析後即可知道環境是否受到污染,且依材料的不同可測定環境空氣、水質(包括地下水、放流水)中之各種化學物質,檢測項目有戴奧辛、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多氯聯苯、有機氯農藥、多溴二苯醚、水質中揮發性化學物質及銅、鎘、鎳、鋅等重金屬,是一種簡易、不需電能之環保綠色採樣技術,可用於大範圍佈點,每個採樣點可持續7天至60天之長時間採集。以被動式持續42天採集辦公室環境空氣之多溴二苯醚含量為11.2 ng,以被動式持續7天採集監測井地下水檢測24種化學物質,其中測到三氯乙烯之濃度介於0.437~1.00 mg/L間。針對主動式(微洗井)與被動式採樣之地下水檢測揮發性化學物質結果比較,其百分誤差介於-5.8~37﹪尚在合理範圍內如表一。建置被動式採樣在環境監測之基礎技術與能力,將有助於提供國內區域環境背景資訊,為現今國際熱門之研究主題。例如過去評估河川之污染程度常以水質之優劣為指標,但短時間單一的主動採樣方法,較無法提供區域環境污染物的分布型態和生物可利用性物質之指標資訊,而「被動式採樣器」,是一種結合生物鏈濃縮概念,模擬生物暴露之生活環境下進行化學物質之捕集,進而達到環境監測之目的,對於異常值出現時,可利用此資訊去擴大追查污染來源,以達到預防及遏止非法排放之目的,並由建置大區域尺度之環境現況資料庫,以有效掌握環境污染之變化趨勢。
環境檢驗所表示,啟用儀式現場將設有新聞中心,提供「被動式採樣器」實體裝置、照片及資料供媒體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