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維護海洋環境 環保署公布海底垃圾首次調查結果

:::
水質保護
104-06-0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

夏日將至,海邊一向是民眾遊憩消暑的熱門去處,為維護優質的海灘環境,環保單位及許多民間團體均積極投入清除岸際垃圾。然而除了海邊的垃圾外,在海底的情形又是如何?其從何而來?會造成什麼影響?相關問題值得我們探討與重視。

海洋本身不會產出垃圾,海洋垃圾主要來自陸域隨河川流入或在岸際被丟棄的固體廢棄物。歐盟於西元2013年使用拖網研究東地中海與黑海地區海底海洋廢棄物情形,總計收集5,398件海洋廢棄物,近半為塑膠類(占49.6%),其次為金屬類(占8.7-22%)及玻璃瓷器類(占6-22%)。進一步分析塑膠類廢棄物,其中塑膠袋占50%,塑膠瓶占17.5%,塑膠膜占13.5%,捕魚留下的垃圾如釣魚線與魚網則占6.7%。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03年辦理後壁湖、潟湖、核三廠入水口、南灣眺石東側等地區之淨海成果,海底垃圾組成以廢棄繩索及漁網(約占70%)為最大宗,餘為塑膠製品及鐵鋁罐,各約占10%。

環保署表示,為瞭解我國海底垃圾現況,環保署於104年3月22日至5月19日間,挑選全臺6處港口、河口及岩岸地形區域,以人員潛水方式執行「臺灣海域污染清除處理調查計畫」。本次以臺南安平港、卑南溪口、蘭陽溪口、淡水河口、墾丁南灣及佳樂水等地進行調查,在距岸約300公尺處,選定100×100公尺(10,000平方公尺)範圍內,以2人1組方式潛水進行海底垃圾調查及清理作業。

本次海底垃圾調查清除件數共計24件,其中以鐵鋁罐件數為最多,共撿拾11件,其次為塑膠袋、塑膠瓶及玻璃瓶/罐,並有拾獲廢輪胎、廢棄漁網及橡皮管等較大型之海底垃圾,共計清除海底廢棄物17公斤。分析調查結果,初步檢視臺南安平港、卑南溪口、蘭陽溪口及淡水河口等4處河口、港口地區沒有發現大量海底垃圾,主要可能為安平港區調查處遊客較少,而卑南溪、蘭陽溪及淡水河口調查區位於河流出海口旁激浪區,且海底為沙質地形,海底垃圾易受浪湧推動影響沖打至岸上。墾丁南灣及佳樂水地區為礁岩地形,於海底則有發現廢棄漁網、橡膠管及廢輪胎等較大型的海底垃圾,其中廢棄漁網覆蓋在礁岩上,易對當地生態造成危害。

環保署指出,透過執行「臺灣海域污染清除處理調查計畫」,除了初步檢視臺灣海域各類地形中海底垃圾之情形,亦期望透過公布相關海底垃圾調查結果,能拋磚引玉,讓各級政府及民眾正視維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海底垃圾多數來自陸域與海岸未妥善清理之廢棄物,環保署後續將持續推動廢棄物源頭管理及減量措施,並預計於明(105)年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海底垃圾清除工作。同時也呼籲民眾前往海邊從事相關遊憩行為時,能將產生之廢棄物攜回妥善清理,不要任意拋棄,如有發現相關不法行為,亦歡迎民眾舉報,共同維護海洋環境。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