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於8月25日召開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正式通過「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永靖魏成美公堂」及「崁頂垃圾資源回收廠」等四處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這是環境部第8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首次會議的成果,也讓全國環境教育場所總數來到276處。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原住民族戶外博物館,定位為「活的生態博物館」。園區真實呈現16個原住民族的傳統聚落,並透過表演與生活實踐,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原住民文化。課程設計將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與文化保存三大議題結合,強調原住民族與自然共生的古老智慧,如何應用於當代的永續挑戰。
臺南市歸仁區的「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作為臺灣首座由經濟部能源署打造的綠能示範基地,此場域是「5+2產業創新」政策的重要環節。它以創能、儲能、節能與智慧系統整合為四大核心,並透過再生能源地景裝置等互動體驗,讓學員親身了解再生能源如何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將綠色生活與淨零碳排的觀念深植人心。
在彰化縣永靖鄉的百年古蹟「魏成美公堂」,其名取自魏家先祖對「成人之美」的敬仰,建於清光緒11年的「二進四護龍」建築,融合了閩南與客家建築特色,是臺灣獨特的「福佬客文化」見證。公堂的建材取材在地,並利用蚵殼磨灰作為牆體材料,展現先人永續與資源再利用的智慧。同時積極推動地方創生,透過課程與導覽,不僅讓民眾認識在地歷史與建築工藝,更推廣環境保護與文化永續的理念。
位於屏東縣崁頂鄉的「屏東縣崁頂垃圾資源回收廠」,除了處理屏東縣廢棄物,該廠區更致力於「友善祭祀」的推廣。特別打造的「金屏安」是全臺首座環保金爐,運用先進設備可有效減少99%的粒狀污染物。廠區將此特色融入環保教育課程,透過金紙燃燒實驗等互動,讓民眾了解集中焚燒的環保效益,引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廢棄物管理與低碳生活。
環境部「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由21位委員組成,由首任女性次長施文真擔任召集人,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為副召集人。審查會委員除政府機關5位代表外,還包括合計14位的民間團體代表及專家學者。該審查會至少每2個月召開一次,本次會議是本屆委員自7月15日上任後的首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