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全球垃圾問題日益嚴重,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本期製作專題分析歐美國家,新興國家與及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的各種垃圾問題與可能解方。其中更以台灣的小智研發破題,再以李應元署長說世界盃足球賽,有半數穿台灣以回收瓶子製成的球衣,為後續循環經濟的解方,預做鋪梗。在報導的結論中更表示,大部分的國家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才能模仿到台灣的經驗(Most have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y emulate Taiwan.)
本期經濟學人雜誌以十二頁的篇幅,大幅分析全球的垃圾論題,並舉出一些國家的做法供其他國家借鏡。記者Jan Piotrowski一開始便以台灣的「小智研發(Miniwiz)」為例,說明台灣回收再利用現況。接著指出,目前臺灣家戶垃圾回收率已達52%,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更高達77%,不僅媲美德國及南韓,也遠高於這兩項回收率分別為26%與44%的美國。
環保署長李應元於專訪當天特別與記者分享,今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的32支參賽隊伍中,有16支球隊使用台灣製造生產的再生環保紗球衣。報導中也指出,台灣過去也曾因發生垃圾處理問題,然而歷經興建24座垃圾焚化爐、推動生產者延伸責任(EPR)制與垃圾分類、嚴懲非法棄置不法業者並加重裁罰不法利得等作為,如今台灣每人每日排出0.85公斤垃圾,低於20年前的1.15公斤。而台灣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與循環經濟,可供全球各國參考。
報導提出,經濟成長伴隨而來的垃圾量增加,是全球均必需正視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全球在2016年共製造20億噸家戶垃圾,較3年前增加2億噸。依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推估到本世紀中葉時,全球每年廢棄物總產生量將會接近34億公噸。故提出了「新興經濟已導致全球廢棄物數量迅速增加,廢棄物處理問題迫在眉睫」,所以必需將過去「原料開採、生產製造、廢棄處置」的思維,改為致力於「減量、再使用及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