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關切空氣品質問題,環保署今(1/18)日邀集各地方環保局舉辦記者會,宣示106年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紅色警戒較104年減少20%」。而為達成該目標,該署提出包含都會區二行程機車減半(淘汰50萬輛二行程機車)、淘汰1萬輛一、二期老舊柴油車及2年內補助1,000座鍋爐燃油換燃氣等3項具體量化工作指標,除此之外,各環保局也提出今年度的工作重點,如臺北市的「清新空氣,宜居城市」、臺中市的「燃油改燃氣,臺中好空氣」、高雄市的「空污治理示範區,小港做起」等。環保署也呼籲全民一起配合,該署將持續結合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力量,落實推動各類污染源管制作為,以改善空氣品質。
環保署李應元署長表示,空氣污染改善沒有捷徑,就是要腳踏實地推動一項項的管制工作,雖然面對氣象變化影響的不確定因素,但該署將與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相關管制工作,有信心達成空氣品質改善目標。
環保署說明,針對工廠、車輛、露天燃燒及揚塵等各類污染源,除將持續加嚴排放標準、加強稽查,落實現有管制措施外,該署也針對數量多、個別污染少但污染總量貢獻高,且已有改善技術的小型鍋爐、二行程機車及老舊柴油車等訂定具體量化改善目標。其中包含2年內將補助國內旅宿業、醫院及大學等3類場所有約1,000座仍然使用重油為燃料的鍋爐改用天然氣或電能加熱設備,每案補助金額至多新臺幣50萬元;並將汰舊一、二期大貨車1萬輛、三期柴油車加裝濾煙器1,000輛、500家企業僱用環保車隊及淘汰二行程機車50萬輛。
環保署表示,將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推動各項空氣污染防制工作,依照各地方污染源特性及數量,分別賦予污染減量責任,並透過訂定管制法規與106年度及107年度各增編20億元補助經費方式,提供管制工具,達成PM2.5紅色警戒較104年降低20%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