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CCPI引用錯誤資料 評比結果不具意義 抹煞我國減碳努力

:::
氣候變遷
110-11-0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辦公室]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 與歐洲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 9日公布2022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 CCPI)評比結果,環保署嚴正指出,往年這項評比結果的客觀性就有爭議,今年對我國的評比更發生嚴重錯誤:其一:量化評比項目有一半與「人均」有關,卻將我國人口數少算3百萬人,等於有一半的資料是錯的;其二:「溫室氣體排放」評比權重占4成,引用的資料庫有誤,2019年我國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相較於2018年減少3.4%,而該指標引用資料卻呈現上升。環保署表示,德國看守協會承認錯誤,並將進行修改。惟本日記者會公布的資訊對我國已造成傷害,這項評比機制不僅未能彰顯其比較之公平性,也對我國減碳工作造成困擾。

環保署表示,CCPI 原本目的是強化國際間氣候政治比較的透明度,藉此促進個別國家在氣候保護工作的進展。但過去幾年來,評比機制指標選擇與評比方法有爭議,已失去比較之公平性。以前二年為例,CCPI都給予印度「高」評價,在前三名從缺的前提下,分別位居第9名及第10名。今年全球追逐2050淨零排放,印度碳排放仍持續上升,且一直到近日才宣示2070淨零的目標,但評比結果也還是名列前茅第10名,比全球大多數積極減碳的國家如德國、日本…等排名都來得好。

環保署表示,CCPI評比方法及資料引用有誤,所做成評比排名沒有任何意義。為避免錯誤資訊打擊我國減碳努力,環保署再詳細說明如下:

一、依據國際統計資料 我國有具體減碳績效

依據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 JRC)全球大氣研究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Emissions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EDGAR), 2019年全球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於2005年增加27%,中國與印度分別成長84%與113%,韓國與新加坡則分別成長23%與24%,而我國微幅增加3%,不僅遠低於全球平均值,亞洲僅次於日本(降低10%)

很遺憾,CCPI在「溫室氣體排放」的評比,給韓國及臺灣60及62名。但排放量倍數成長的印度排第10名。如此評比機制,令人費解。

二、我國減碳有成,經濟成長與碳排放脫鉤

國際間常用碳密集度(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衡量各國推動減碳工作績效指標,數值越低代表績效越佳;依據EDGAR資料,2019年全球碳密集度為0.294 tCO2/kUSD(相較2005年減少20.33%),我國2019年碳密集度為0.227,較2005年減少33%亞洲鄰近國家碳密集度:2019年日本為0.221、韓國為0.296,惟中國仍高達0.512 tCO2/kUSD。顯示我國近年來推動在低碳轉型與綠能產業已有成效,經濟持續成長,而溫室氣體排放不僅已過峰值,且呈現下降趨勢。

環保署表示, 2019年我國代表在馬德里COP 25期間已向該組織表示抗議,當時渠等表示願意考慮調整模式,納入地緣政經條件不利之國家的特殊情境,以符合巴黎協定所強調的共同而容有差異並納入特殊情境之衡平原則。在此之後,環保署亦數次與其聯繫並提供我國溫室氣體排放資料、政策及再生能源發展情況。惟從今天所公布結果來看,該組織並未依其承諾檢討指標評量方法,更未採納我國實際執行資料。

今年CCPI雖然承認引用錯誤資料對我國評比,但對我國已造成傷害,環保署將再次請主辦單位精進改善其研究方法,並使用正確資料,否則將失去評比目的,我國也將評估不再參加此項評比。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