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永續河川 再接再厲 「河川水質維護改善計畫」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

:::
水質保護
99-12-0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

環保署「河川水質維護改善計畫」榮獲行政院99年度國家永續發展獎之行動計畫執行績優獎,於12月6日頒獎典禮中,由行政院吳敦義院長親自頒獎表揚。環保署水質保護處特別強調這項榮譽是對所有參與計畫的中央與地方行政團隊以及環保志義工的肯定,裡面許多計畫都是精采的故事與典範。

環保署表示為使水體環境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依河川流域之特性,規劃四項執行重點項目,展現整治河川水質整合行動力,工作成果展現如下:

一、都會型河川復育與整治,活化都市水岸景觀

以基隆市田寮河、台北縣中港大排、台中市柳川、高雄縣鳳山溪及屏東縣萬年溪為主要改善範圍,藉由截流污水、引進清水、活化水岸環境,創造都市河川新氣象。整治都會型河川,可改善都會水域環境,五大都會型河川整治後,提升137萬直接受益人口之生活品質。截至99年12月已完成鳳山溪及萬年溪之整治工程,中港大排在12月底前亦將有階段性的成果呈現。

二、有效整合相關資源,執行重點河川污染整治

整治重點河川,將淡水河、南崁溪、老街溪、濁水溪、新虎尾溪、急水溪、鹽水溪、二仁溪、愛河等河川列為優先整治對象,工作內容含建構污染整治平台、精進事業稽查管制作為、落實有效裁處、建議優先推動重要河段污水下水道系統,從而建立河川永續績效指標及評鑑工作,以落實河川整治之永續環境目標。執行成果反應於水質改善上,全國50條重要河川以92年嚴重污染長度比例15.8%為最高值,之後逐年呈現下降趨勢,至98年為5.9%;而未(稍)受污染長度比例,亦從92年59.5%增至98年67.2%。河川水質整體趨勢,已有顯著改善。

三、建置現地處理工程,具體改善河川水質

配合地面水體污染整治工作進行設置,作為污水下水道系統未完成前的防治措施,因地制宜視現地條件選用適當工法,截取排入河川的晴天支流排水處理,達成以生態為基礎,淨化水質之處理目標。截至99年9月止,全國共計建置現地處理設施93處,總面積達517公頃,設計處理水量54萬公噸/日,已有效截流河川污染。例如,台北新店溪沿岸秀朗及江翠礫間每日截流處理31,500公噸;大漢溪沿岸三峽、鶯歌、浮洲礫間及城林、華江人工溼地等7處現地處理每日處理115,500公噸;新竹頭前溪沿岸11公頃帶狀溼地;嘉義朴子溪介壽橋溼地、河中曝氣及利用污水處理廠餘裕量等處理方式每日可處理13,400公噸及高屏溪舊鐵橋溼地重生每日可處理18,500公噸。

四、擴大民間參與,推動河川巡守工作

結合社區及當地學校,推動成立義工巡守隊,協助稽查非法排放;鼓勵民眾認養自然淨化等公共設施,並規劃河川教育課程、親水活動、宣導活動、施政說明會及相關輔導計畫,凝聚保護河川之共識,促進民眾自發性之環保行動。目前全國共已成立359隊水環境巡守隊,隊員計7,984人,99年1至9月之通報處理河岸、河面或水庫髒亂點通報計6,385件、舉發不明排水管路或暗管數17件、辦理淨溪淨川活動492場次。

環保署表示「河川水質改善計畫」能於多個受評計畫中脫穎而出,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深感責任重大,也代表國人對河川水質改善的殷切期盼。未來環保署將以「水質清淨程度」、「生態環境保育」、「水岸環境活化」、「政府行政管理」及「民間投入程度」五大面向、22項指標,努力改善全國河川水質,持續結合相關單位及民間團體,共同營造優質水域生活環境。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