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落於國際積極著手資源循環方案與計畫的腳步,展開佈局淨零轉型,環保署宣布「資源循環辦公室」與「氣候變遷辦公室」於7月1日正式成立 ,將從全面盤點政策法規、整合行政資源等,有效推動資源循環與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要讓未來的臺灣以更永續的面貌參與國際。
資源循環辦公室將以「資源循環最大化,廢棄處理最小化」為目標,穩健邁向資源全循環,給未來的臺灣一個有效運用資源且減少廢棄物的全循環願景。氣候變遷辦公室則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態度,開啟落實「淨零轉型」,與世界一起減緩氣候變遷問題。
「資源循環辦公室」推動資源全循環
環保署表示,歐盟、日、韓等國近年均積極提出資源循環相關行動方案及計畫,據以實現未來10年資源循環願景,面臨自然資源不足、廢棄物缺乏去化管道等難題的臺灣,亦尋求進行革新及有效推動資源循環再利用。資源循環辦公室將打破既有以法令分工的框架,完整盤點分析政策與資源,透過法令強化可再利用資源的管理,並整合推動量能,精進資源的循環利用,使再利用產品適材適所,以達成源頭減量及資源循環。
資源循環辦公室以設立「政策規劃」、「產業循環管理」、「有機資源」、「無機資源」及「金屬及化學品資源」等5組工作團隊,正視臺灣面臨自然資源不足,物料約76%來自進口,資源供應風險可能造成經濟負擔,廢棄資源需要整體盤點分析、能資源化技術及媒合管道,以及部分難處理或資源化之廢棄物缺乏去化管道,正面臨再利用流向及品質管理等問題。
「政策規劃」組將就整體資源循環政策規劃進行盤點與推動,辦理資源循環資料庫建置及運用,「產業循環管理」則負責事業廢棄物綜合管理事項。「有機資源」、「無機資源」及「金屬及化學品資源」3組則針對有機資源、無機資源、金屬及化學品、複合型資源的特性,專責辦理各項資源循環業務,以完整盤點分析廢棄資源、發展能資源化技術及建立媒合管道。
環保署表示,透過此次整合綜理資源循環核心業務,將檢討修正資源循環相關法規、整合經費加速推動、建立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經濟發展模式等,資源循環辦公室未來更將陸續展開管理,包括透過法令強化可再利用資源的管理,且透過財務工具,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修法徵收事業廢棄物基金,並新增再利用產品的品質標準、認證制度及掌握其用途及流向等工作。以整合推動量能,使再利用產品適材適所,讓臺灣在充分落實循環經濟、廢棄物減量及再利用等努力下,降低原生資源消耗與使用的環境負荷,逐步邁向資源永續循環的國度。
「氣候變遷辦公室」 落實淨零轉型
環保署指出,儘管過去一年全球因疫情採取封城、遠距會議、限制旅行等手段,已大幅降低人們活動及產業生產強度,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仍持續上升且創下歷史新高。不僅聯合國明確指出今(2021)年是地球萬物未來生存的關鍵一年,總統蔡英文特別在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亦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同日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院長更裁示重新評估「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減量目標」。再者,為加速減碳各國紛紛採取各項措施,尤其歐盟規劃2023年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臺灣勢必需更積極推動相關工作。
環保署表示,設立氣候變遷辦公室除是臺灣正式向國際對減緩氣候變遷的期待做出回應,也是落實總統及院長對國內減碳工作之指示。氣候變遷辦公室成立後,首要工作為儘速完成《溫室氣體減量及減量法》修法工作,受關切的徵收碳費制度也將併同修正法案與積極加強與各界溝通;此外,環保署也將展開研議以5年為期(112至116年)之跨部會調適氣候變遷的行動方案。
「氣候變遷辦公室」設有「政策規劃」、「排放管理」、「減碳行動」及「氣候變遷調適」等4組,將以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研析落實淨零碳排路徑、建構碳定價機制、妥適因應國際邊境調整機制、強化全民低碳及教育工作、發展產業減量及調適揭露制度、整合跨部會調適工作等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