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竹山鎮垃圾處理做的好,環保署張署長親臨嘉勉

:::
其他
94-08-1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督察總隊 ]

現代化的生活伴隨著大量廢棄物的產生,垃圾處理一向是政府重要的施政課題,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都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來因應民眾的需求,隨著處理技術及環保觀念的改變,垃圾處理已由過去單純的末端處理,轉變為分類、減量、資源化的多元處理觀念,其中南投縣竹山鎮垃圾處理是國內採取垃圾處理多元化觀念的代表,環保署張署長特別於18日前往視察。

竹山鎮每日垃圾量約30噸,在執行環保署「垃圾強制分類」政策,分類回收資源性物質及廚餘後,每日進入該鎮垃圾衛生掩埋場最終處理量降為20公噸,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約0.461公斤(全國93年底平均值為0.708公斤),減少約1/3的掩埋量,而資源回收物質及廚餘量相對成長,尤其廚餘回收量達到每日7噸。另外掩埋場的操作管理,在環保署及縣府的輔導與協助下,結合清潔隊辦公室環境的綠美化,大量利用老樹移植再生,竹山當地竹產特色,將掩埋場當成公園管理維護,顛覆民眾對掩埋場等鄰避設施的刻版印象,營造環保設施好鄰居的創新作為。

環保署輔導竹山鎮垃圾掩埋場於94年2月間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系統認證,為國內第1座取得環境品質認證的鄉鎮市級掩埋場。除提升掩埋場環境管理的可靠性,確保操作營運污染防治措施及作業程序標準化,有效化解民眾對掩埋場的疑慮及不安。相對於國內其他地方政府管理的掩埋場, 張署長特別呼籲全民監督各級政府加強管理,並以竹山鎮掩埋場為標竿,徹底改善,檢討封閉。環保署並將推動新一代的環保設施,更新規範要求,強化全分類、零廢棄、零排放的作為。並優先導入綠建築、再生能源、公園綠美化等睦鄰設施。

在廚餘再利用方面,環保署補助竹山鎮300萬元設置全國首座廚餘液肥處理場,每月可處理150公噸的廚餘,除利用「廚餘酵素法」,成功的將廚餘轉化成液體肥料外,另該鎮為有效協助解決附近農民種植香菇每月所產生約140公噸的太空包農業廢棄物之處理問題,將收集之太空包有機廢棄物與液肥沈澱物充分混合4個月醱酵後,製成有機肥料,可說是廚餘與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成功案例。

竹山鎮公所為節省廚餘處理場之操作人力及營運費用,積極推動民營化,於今年3月份將該廚餘處理場委託民間廠商經營,該公所所節省垃圾處理費用及處理場委外收入每年約有400多萬元,為該公所帶來了極大的效益。而承包商所製造出來的廚餘有機肥料已獲得肥料認證,並深獲農民的好評。

張署長對於竹山鎮致力於垃圾處理工作多元化的努力給予高度的肯定與嘉許,並表示該鎮在垃圾場及廚餘場營運管理甚具績效,未來可供其他縣市借鏡。張署長同時表示,環保署積極推動廚餘回收再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5縣市292鄉、鎮、市共同執行,廚餘回收量已達每日1,400公噸,自95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實施廚餘強制分類回收工作,在全世界是屬首創,每年因廚餘回收可創造24億元的經濟效益。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