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國際不同氣候評比結果差異大 環保署表達尊重並積極務實推動減碳

:::
國際環保與合作
109-12-0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與「歐洲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 最新發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21, CCPI 2021),在58個被評比國家中(前三名從缺),臺灣的評比結果仍未盡理想,但其中氣候政策項目由去年第40名今年進步至第27名。環保署表示,另一項具公信力的國際評比,由耶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在今年6月發布的「環境績效指標」(2020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2020 EPI),在180國家中,臺灣在「氣候變遷」類別排名第46,且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排名第2。國際間不同氣候變遷評比由於資料統計、著重項目、評分方法與權重計算有所差異,環保署尊重各評比結果,並持續務實推動減碳工作。

環保署表示,由於臺灣非聯合國成員,德國看守協會無法從國際公約或聯合國體系取得我國相關資料,今年環保署主動與該協會溝通說明,並提供我國氣候變遷政策與溫室氣體統計數據供參考。今年評比結果較去年上升2名,在其中「氣候政策」排名較去年大幅上升;但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由於評分方式主要換算為「人均」,且權重占比達3 成,我國、日本、韓國排名都不佳;但排放量持續上升的印度及中國分別排名第10及第33

另一項由耶魯大與哥倫比亞大學在今年6月公布的環境績效指標(EPI)評比,其中「氣候變遷」類別,評比西元(下同)2008~2017年各項溫室氣體排放量年平均成長率,我國名次屬中上水準;在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趨勢變化,我國更與其他三個國家併列第1。因此EPI評比180個國家氣候變遷表現,我國為第46名;亞太地區排名第2,僅次於日本。

針對「再生能源」評分結果,經濟部表示本次係引用2018年統計資料,受2018年適逢枯水期影響,水力發電減少17.7%9.7億度),然能源轉型主要項目太陽光電大幅成長62.6%10.4億度),使整體再生能源發電占比4.6%仍與2017年持平,顯示能源轉型已有初步成果。而隨再生能源發展制度環境逐漸完善,2019年太陽光電發電量持續增加48.0%13.0億度),風力發電隨首座離岸風場完工商轉亦增加10.9%1.9億度),帶動2019年整體再生能源占比進一步提升達5.6%,預期這些成果將於下次評比結果展現。

氣候變遷為跨國界的全球議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單獨面對,氣候公約強調「共同但有差異責任」與「個別國情條件」的基本原則,以全球總排放量來督促各國集體減量進展。臺灣不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長期以來,我們在沒有國際機制、資源或援助的情況下,仍積極推展能源轉型、務實設定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啟動溫管法修法作業,加速推動減碳工作。

近來國際間陸續提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此為跨部門與跨領域複雜議題,日前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環保署預算時,也做成決議,請環保署邀集相關部會,共同研議我國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之路徑及情境分析。環保署表示,該署與相關部會已啟動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工作,也會持續徵詢學術界、產業界、民間團體及專家學者等各方意見,凝聚社會積極減碳的共識。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