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4/21)日於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辦理「淡水河整治-回首與前瞻,淡水河整治紀錄片發表與座談會」,會中邀請簡又新、趙少康、蔡勳雄、郝龍斌等四位環保署前署長及相關影中人物,暢談淡水河整治的歷程及未來展望,共同見證淡水河的美麗及重生。
環保署表示,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已經超過30年,在歷任署長及縣市首長推動下,近年來淡水河水質已有長足的改善,這是歷年很多人辛勞努力的結果,而為忠實地將這段過程記載下來,環保署特地製作了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紀錄片。紀錄片分為三大段落,第一段為「美麗與生機」,敘述淡水河之美及古早淡水河的豐富生態;第二段為「黑水溝的年代」,敘述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大量工業廢水、養豬廢水、生活污水及垃圾滲出水污染了淡水河,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黑水溝;第三段為「淡水河的重生」,敘述透過30年來的污染整治工作,包括推動下水道建設、污水截流、人工溼地及稽查取締等,改善了淡水河的水質,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環保署指出,淡水河流域歷經多年的整治,目前水質已改善至平均輕度污染,為三十年來水質最好的時期。目前全流域污水下水道接管超過100萬戶,等於全國每4個污水接管用戶就有3戶在淡水河流域;另外尚未接管地區也設立34 座截流站,截流污染濃度較高之排水,相當於 115 萬人的污染量。此外,於全流域設置23座現地處理設施,每日約可削減25萬人的污染量,除淨化水質,並兼具生態復育及環境教育效益;水岸邊亦建置40座河濱公園、濕地,面積達1,300公頃,相當於50座大安森林公園或4座紐約中央公園。綿延的人工濕地,串成18公里生物多樣化的生態廊道。而生物多樣性也是歷年最多,魚種自72~75年約56種,成長至目前的89種,以往消失多年的乾淨指標魚種,如日本禿頭鯊、眼斑厚唇鯊及翹嘴紅鮊,也重現淡水河,顯示淡水河整治已獲致具體成果。未來在大漢溪7座截流站陸續完工並妥善操作下,淡水河嚴重污染河段應該可以完全消失。
淡水河是一條有美麗容顏、無數醉人故事的歷史河流。曾經奄奄一息的淡水河,在一群耕耘者為延續淡水河的生命力而持續不斷努力推動下,已逐漸擁有一個全新潔淨的容貌。環保署表示,透過口述歷史的方式,紀錄了淡水河的過去與現在,並勾勒出未來的願景,藉由紀錄片呈現的點滴,相信能喚起民眾的記憶,也期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夠賦予淡水河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