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於11月14日上午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4樓貴賓廳舉辦「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發表暨推廣媒合會議」,吸引國內外整治業者、污染土地關係人及各級環保機關超過30人尋求技術協助及交流,開拓國內外產學研交流平台管道,並加速國內污染整治成效。
本次技術媒合先以國內常遭遇最困難的「地下水含氯有機物調查與整治」為主題,邀請崔砢教授、陳師慶教授、張書奇教授、高志明教授及吳庭年教授等5位教授,針對所研發具高度商業化潛力技術進行發表,現場展示研發成果,並提供1對1技術諮詢服務,在交流媒合過程中,結合產官學研在實際深入對談及技術交流媒合下,讓創新技術成為商品,引起甚多共鳴及激發產業間更多的合作。
環保署表示,自99年起每年以新臺幣3,000萬元辦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及模場試驗專案」,補助學研界針對具前瞻性、創新性之土壤、地下水及底泥之污染調查、評估及整治復育等技術進行研究,以提升國內整體土水整治研究素質,迄今已累積許多新穎技術,陸續在實驗室或小型模場試驗已經獲得初步成效,已有14項專利及近百篇國際期刊之發表,然目前僅有少部分技術實際應用於污染場址,主要是因為污染土地關係人及整治業者因無相關管道得知新穎可行技術,或依據過往經驗,而採取已知可行卻成本較高或成效較差之整治技術。
該署表示,建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技術媒合平台」,應可提供研發單位、整治顧問產業及污染土地關係人一個良好的溝通平台,不僅可以加速前瞻技術商品化,共創產學雙贏及市場新契機,同時達成加速解決國內污染場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