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資源永續 創新領航》 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成立!攜手青年啟動綠色未來

:::
資源循環
114-05-06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面對全球循環經濟與淨零轉型浪潮,台灣新世代正以創意與實踐推動永續革命。從力行減塑生活、資源再生到創新科技應用,青年行動力正加速產業邁向綠色經濟與循環創新。

為強化青年創業動能,環境部於今(6)日正式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象徵政府與青年攜手打造「綠色台灣品牌」的具體行動。其中8家青創廠商搶先至「循環再設計中心」展出成果,包括開發飲水地圖app、將蜆殼再利用為鈣循環清潔劑、運用麵包邊角料釀造永續啤酒、咖啡渣作為防水積木靴、尿布回收再生塑料及再生紙、廢漁網尼龍製成鏡框、廢木材製木醋液清潔用品、將處理廚餘黑水虻製成肥料、飼料等,充分展現綠色創業的多元潛力與產業量能。

環境部將提供資金補助、轉型輔導與資源整合等行動方案,全面助攻青年實踐循環創新,促進地方創生,加速新創產業鏈結國際、邁向全球市場。

百億基金支持 綠色經濟蓬勃發展

「百億投資」、「市場串連」、「完善法規」是環境部推動循環經濟的具體三箭。環境部長彭啓明於成立儀式中表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循環經濟是實現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面對關稅考驗,總統賴清德亦指示要以「Green MIT」打造綠色臺灣品牌,並以珍稀資源的內循環來因應,臺灣不能只有半導體,循環經濟產業未來將是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立足的重要產業。

資源循環產業是我們的伙伴,公私協力參與循環經濟相當重要,彭啓明回顧自身投身新創產業的經驗,直言資金、通路與法規是新創三大考驗,環境部正在著手處理。

彭啓明說明,環境部已成功向國發會爭取百億元「綠色成長基金」,預定本月底正式公布內容,支持減碳與循環經濟相關項目,協助企業發展,除了針對具規模的公司進行千萬元以上等級的投資外,也規劃針對中小型微創類型企業進行百萬元等級的投資。至於通路,環境部將攜手其他部會,協助媒合國內外通路,以串連市場。至於法規,「資源循環推動法」草案環境部已大致完成,預估下半年送入立法院。

彭啟明強調,透過「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有效串接產業鏈資源,擴大循環經濟規模,打造蓬勃的綠色經濟生態系,實踐「零廢棄、真永續」的願景,也盼民眾在生活上進行廢棄物源頭減量,以及優先選擇資源循環的產品與服務,一起用新臺幣支持循環經濟。

行政院交通環境資源處處長陳盈蓉也出席聯盟成立大會力挺,強調產業形成聯盟是臺灣推動循環經濟的最大的動力。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則表示,循環經濟要走出舒適圈的挑戰並不在技術,而是循「好主意」、「好治理」、「好生意」三部曲逐步實現。

建構創新平台 深化產業動能

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說明,政府近年積極推動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並藉由「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遴選」與「2030超越圈圈-循環經濟新創展」等活動,展示循環產業的創新成果。去年成立的「8+N資源循環聯盟」已成功串聯多方資源,今年更進一步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深化產業創新量能,共同擘劃永續循環藍圖。

四大領域跨域整合 帶動循環經濟新動能

在今日活動中,由聯盟召集人—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張豐藤董事長,說明「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的運作機制與未來願景。張召集人表示,聯盟橫跨循環科技、循環共享、新創服務及循環文創四大領域,將致力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促進技術交流與創新應用,打造全方位的跨域協作平台,為循環經濟注入全新動能。

活動現場同步邀集8家青創廠商展出成果,充分展現綠色創業的多元潛力與產業量能。

全力支持青年創業行動

彭啓明部長強調,這群年輕人以行動證明,永續不只是口號,更是生活的一部分。環境部將成為青年堅實的後盾,鼓勵他們「敢試、敢創、敢改變」。未來,環境部將整合「綠色成長基金」、啟動「循環再設計中心」作為育成基地,全方位支持青年創業行動力。

從在地扎根 走向國際舞

環境部預告,將於6月5日正式啟用「循環再設計中心」,作為資源整合與創新加值的核心基地,從在地出發,鏈結全球資源,攜手更多青年打造循環創新的示範場域,為台灣永續未來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新動能。

青年創業,正成為推動台灣永續轉型與全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力量。「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將帶領台灣向世界展現綠色新勢力!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