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國家最高環保榮譽獎項的「第4屆國家企業環保獎」,今(15)日在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舉行聯合頒獎典禮,以「聯華電子」、「中華航空」、「南華大學」、「第一銀行」四家奪下企業環保獎巨擘獎的得主為首,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親自頒發獎牌給共70家獲獎企業,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忱。此外,今年聯合頒獎典禮同時頒發6家推動低碳產品績優企業、10位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21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評鑑優異單位,以表揚其對環保的投入與貢獻。
環保署將績優環保企業、低碳事業、專責人員、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四獎頒獎典禮合併舉辦,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這是期盼共同在環保努力的各行各業能互相觀摩、彼此勉勵繼續努力。張子敬透露,當看到獲獎名單如此龐大時,也曾反問同仁是否頒得太多,但很欣慰知道是因為今年報名廠家數歷年最多,讓評審傷透腦筋,得獎者都是實至名歸。張子敬表示,頒獎不僅是要恭喜與感謝得獎者,期盼有更多合作對象亦能被得獎者的環保熱誠感染,共同為「淨零排放」挑戰努力。
【第4屆企業環保獎遴選出70家獲獎企業】
為鼓勵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環保署已連續31年辦理企業環保獎相關選拔活動,累計獲獎企業達638家。本屆參與企業家數為歷年最多計83家,且吸引科技業參與家數高達 20 家,亦為歷年最高。
張子敬指出,不僅企業,國營事業、學校都積極參與,在ESG、環境管理、ISO管理系統、碳盤查認證、綠建築、節水、節能、太陽能發電等領域都看到投入與重視環保的用心,希望得獎企業持續以「以大帶小」模式帶動同產業鏈企業積極投入淨零碳排行動,並達永續發展的目標。
今年評選歷經初選、複選及決選結果遴選出70家獲獎企業,包括巨擘獎4家、金級獎6家、銀級獎19家、銅級獎35家及入圍獎6家(名單及優良事蹟如附件一),其中6家企業連續3年獲銀級獎以上獎項,另頒發榮譽環保企業獎座。
統計本屆參選企業110年環保績效,於環境管理面向,有63家企業發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較第3屆成長11%),67家企業取得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成長37%),49家企業取得 ISO 14064 溫室氣體盤查驗證(成長63%),26家取得綠建築標章(成長30%);節電達2.26億多度、節水7,377萬度(增加2.6倍),太陽能設施發電量達2.18億度,減碳量總計達23.48萬公噸(相當 604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此外,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及環境參與,綠色採購金額達新臺幣(下同)44.7億元,認養146座公廁及34公里的海岸,辦理120場淨灘活動,有 7,120 人次參與。另為持續推動企業配合政府政策推動,本屆新增相關評選項目及績效,包括50 家企業響應全民綠生活(加入綠色餐廳、參加綠色旅遊及響應綠色辦公),40 家推動二手物品交流、63家推動減少一次性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之使用等,並有 21家響應奉茶行動,足為綠色企業表率。
環保署指出,今年獲巨擘獎企業計4家,皆曾獲榮譽環保企業獎座,於本屆持續精進環保績效並經評選委員肯定。其在推動環保具體績效上,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Fab8A廠推動循環經濟內循環,將廠內廢光罩再生循環利用與資源化成石英基板出售或回用,又為改善高屏地區空氣品質,建置LoRa空氣污染預警系統,即時收集分析排放管道資訊,以追蹤上游機台排放情況;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擴大環保機隊 改添加永續航空燃油,較傳統燃油可達減能減碳約8~10%,另亦導入限塑及循環經濟理念,將淘汰救生衣再製成環保旅行包、咖啡紗再製成毛毯與靠墊,並推出低碳餐點及雲端書坊服務,營造環保友善消費環境,推廣綠色消費意識;南華大學積極投入培育環境教育人員,本年度同時取得「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雙認證殊榮;第一商業銀行提出綠色信用卡減碳計畫,為使民眾響應綠生活,鼓勵卡友採買當令蔬果支持在地小農,並提供最高20%回饋,讓客戶藉由低碳綠消費模式共同為地球的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今年同時獲得金級獎及榮譽環保企業獎座為日月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二十二廠,其特點為以「循環經濟,廢棄再造」達循環再利用,包括擴增太陽能板燈及購置綠電、推動製程廢膠條再製環保磚使用於附屬幼兒園、廢塑膠回收再製垃圾袋使用於廠區及發送員工等作為;另今年首次參選即獲得金級獎肯定的默克先進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桃園廠,長期致力於綠色化學以及降低環境衝擊的創新研發,啟動友善環境的生產專案,包含無鹵素液晶材料、綠色化學替代專案、高危害性化學品取代專案、不使用有害物質等,在創造企業價值的同時,追求更永續的生產與友善地球的作法。
【6家事業推動低碳產品碳足跡減量】
為推廣低碳產品並鼓勵事業申請產品碳足跡標籤或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環保署於106年7月發布「低碳產品獎勵辦法」,獎勵積極推動產品碳足跡減量之事業,今年依該辦法評選獲獎事業共6家(名單及優良事蹟如附件二),分別為太平洋崇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獲特優獎,頒發獎金30萬元;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小港廠等3家,獲優等獎,各頒發獎金20萬元;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黑松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獲優良獎,各頒發獎金10萬元。
張子敬表示,雖然「碳足跡標籤」機制目前仍屬鼓勵性質,但在淨零碳排路徑中,資源循環與綠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著重的正是全體國民行為的改變,每個人在消費行為做出改變,將引導新的商業與製造模式。張子敬指出,正在修法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將來會強制要求產品標示碳足跡,消費者會據此作選擇,持續開發低碳產品的獲獎者,都將是新制度中的領先者。
環保署表示,今年獲獎企業皆致力於推動碳足跡減量作為,如製程技術改善、裝設能源管理系統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或導入再生能源使用、調整應用替代燃料與原物料以減少產品碳排放,並積極參與環境永續行動等,成果豐碩,期望明年能有更多企業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或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使用權,並生產低碳產品,為國內減碳目標共盡心力。
【選出10名模範環保專責及技術人員】
「每一個表現很好的企業背後都有專責人員的努力!」張子敬提醒這些幕後英雄的重要性,表示許多產業有心開始作環保時,往往並不知道該如何作才對,這時便要仰賴專責與技術人員的專業。環保署為表彰各位環保專責及技術人員積極致力於環境保護工作的貢獻,已連續15年辦理「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遴選,累計共有150位人員獲獎。
獲獎人員服務單位類型多元且觸及各專業領域,從早期傳統產業為主,隨著科技產業興起,逐漸涵蓋電子半導體、醫療、專業技術服務等多元化行業種類,近年更包括航太工業、教育等領域之專業人員參與。參選類別也從傳統的空氣污染防制、廢(污)水處理、廢棄物清除、處理及毒性及化學關注物質管理,擴展到跟民眾健康較相關的室內空品質管理、土壤污染調查評估、病媒蚊防治及健康風險評估專責人員。
今年度的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遴選,計有10位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獲選(名單及優良事蹟如附件三),每一位獲獎者都是兢兢業業在企業內執行環保專責業務,獲致評選委員的肯定,其中上準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曜文先生是首位獲獎的土壤污染評估調查人員。土壤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時時刻刻踏著土地生活,卻常常忘了低頭看看這片土地是否健康無恙,當土地遭受到影響,如何找出土地所受到的傷害並適時診斷,是土壤污染評估調查人員的專業,也驗證大地與民眾生活的重要性。
【21家績優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
張子敬表示,常有國外友人讚嘆台灣民眾不亂丟垃圾、妥善回收等行為展現了環保素質,他總將這歸功於長期推動「環境教育」的成果,「多接觸多理解才有機會做得更好」,因此環境教育場所及機構的營造與經營非常重要。
環境教育認證制度之推行已邁入第11年,目前已有232家設施場所通過認證,藉由各場域豐富環境教育戶外學習課程活動,傳達環境知識並喚起友善環境行為與態度,持續提供民眾多元的環境教育學習服務。
今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評鑑獲獎的績優單位有16家脫穎而出(名單及優良事蹟如附件四),包括大坑生態園區、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小人國微縮文化學校、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金門植物園、友達光電龍潭廠區水資源教育館、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卑南遺址公園及九族文化村-原住民部落、中科台中園區污水處理廠、大葉大學-綠色永續自然人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北港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廠、友達光電台中廠區、春池玻璃資源再生教育學堂、碳索生活館及國立宜蘭大學等,提供保育、資源回收、空污、食農、自然生態等多元創新課程並融入環境保護及社會文化關懷,皆足以為學習的楷模。另有5家設施場所獲得團隊合作精進獎(名單及優良事蹟如附件五)
環保署指出國家的進步不僅靠政府努力,更需要企業及民間共同來參與,期望藉由獲獎企業優良環保事蹟,促進其他企業以獲獎者為楷模,成為進步共好的動力,共同提升環境品質,確保世代正義,加速我國邁向永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