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近日國內疫情趨緩,來自11個國家的26名學生於9月11日至12日在基隆和平島公園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參加環保署辦理之「2021年亞太國家青年環境教育培訓課程」(2021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Education Workshop)實體培訓,認識我國面對海洋廢棄物議題的工作現況與環境教育成果。
環保署今年再度針對在我國求學的外國學生辦理的國際環境教育課程,特以具有跨國性的「海洋廢棄物」議題作為課程主軸,並導入「循環經濟」概念,讓國際學生瞭解我國在面臨海洋廢棄物議題時的行動經驗、解決策略及可行方案,以做為其他國家處理環境議題時的參考案例,擴大我國的影響力。
在2天的活動裡,帶領國際學生前往基隆和平島公園進行實地踏查。讓學員見證到北臺灣鬼斧神工的海岸線外,也發現到臺灣的地理位置在東北季風的影響下,岸邊同時擱淺了許多來自國外的海漂垃圾。學員佇立在真實環境中,眼見兩種並陳對立的景象,啟發其反思「海洋」讓我們跨越藩籬和國界,連結起人群和文化;但也深深連動了海洋廢棄物、污染等各種環境問題。在海岸現場,學員透過淨灘、ICC系統分類紀錄海洋垃圾的數量和來源;在教室現場,學員認識到臺灣從政府、企業至民間團體等,在源頭減塑、循環經濟的各種作法和努力,並從中瞭解如何從生活中來落實環境保護行動。
環保署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臺灣為出發點,鎖定在我國求學的外國學生作為主要活動對象辦理的國際環境教育活動,今年已邁入第2年。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瞭解臺灣在地的環境問題與全球所面臨的各項環境威脅,進而啟發人們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與行動,是我國作為全球環境教育夥伴亞太中心的重要培訓計畫之一。
自西元(下同)2014年起,臺灣環保署與美國環保署共同推動全球環境教育夥伴計畫(Glob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nership, GEEP),致力於區域及全球的環境教育推廣工作,促進合作網絡以因應共通性的環境挑戰。更於2019年於臺灣成立GEEP亞太中心,推動亞太地區各國環境教育工作的交流與合作。全球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交流活動受限,但是環保署及GEEP亞太中心轉變辦理方式,透過新型態的國際環境教育活動,跨越國界藩籬及地域界線,發揮影響力,讓世界看見臺灣卓越的環境教育經驗與創意行動。
來自不同國家的26位青年,在課程引導及分組討論的腦力激盪下,瞭解各國環境現況、多元思考觀點、分享並回饋解決環境議題的可能行動方案,完成「啟發、創造、實踐」的學習過程。海洋廢棄物問題,沒有國界之分,期待學員未來在面對自身國家的在地環境議題時,能轉化應用臺灣經驗,讓環境永續的種子,散播在世界各處,滋養出更美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