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還我河川本色-應用生物菌劑降低化學肥料使用及非點源污染

:::
水質保護
109-05-1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為呼應歐洲綠色新政「農田到餐桌(Farm to Fork)」,減少化學農藥、化學肥料與抗生素使用,環保署籲請農民以綠色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使用,除可節省支出,又可增加產量及收益,同時可降低水體污染,提升水庫水質。

環保署表示,肥料或農藥過量使用是水體的農業非點源污染之一。根據研究,施用的肥料僅有20-50%被作物吸收,過量之化學肥料及農藥,將使地力劣化,同時因暴雨沖刷將肥料攜帶進入水體,使得水中藻類大量繁殖,影響水中生物的平衡。尤其營養鹽氮及磷的污染,造成水庫及水源的優養化;殺蟲劑、殺草劑等物質,對水生物造成急性或慢性之毒性。

環保署說明農業非點源污染控制措施,主要係採行源頭控制及結構性BMP設施為主,其中結構性BMP設施如設置人工溼地、草溝、草帶、多層複合濾料淨化系統(MSL)等,雖可截流初期暴雨,減緩肥料及農藥進入水體,但仍應從源頭控制措施著手,減少肥料及農藥之使用,始能有效降低污染。源頭控制主要應採取合理化施肥,但農民擔心增加農作物的減產風險,往往沒有意願施行;故以創新之綠色防治技術,使農民願意減少使用化肥及農藥,除可減少購買肥料及農藥之負擔,增加作物之收穫外,亦可減少水體之污染,共創三贏之局面。

生物菌劑環境友善度高,能提高化肥、有機質肥料之利用率,及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降低對化學肥料的依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0年6月3日公告「已被鑑定為安全之微生物肥料菌種」,肥料業者可據以辦理微生物肥料登記證,目前有18家業者取得微生物肥料登記證共57個品牌。且106年起納入微生物肥料補助,每公頃最高補助新臺幣5千元。另該會致力友善環境農業資材推廣計畫,委託相關單位輔導推廣農業微生物(如光合菌等)。

國內已有生物菌劑應用於有機農業中案例,例如貞心有機  農場的四季檸檬、彩虹玉生態農場的火龍果、潛水教練的芭樂園及傳奇教育休閒農場的蓮霧等案例,施用生物菌劑伴部分肥料後,不僅減少32%至88%肥料使用量,也節省29%至88%之肥料及農藥支出費用,且作物品質更佳,產量也大幅增加20%至67%,總體收益亦增加很多。綜合以上生物菌劑施用經驗,以國內化學肥料年使用量約100萬公噸計算,如推廣普及率達30%,保守估計全國每年將可減少肥料使用量約10萬公噸至26萬公噸,相當於減少使用250萬至650萬包台肥5號,也節省9億5千萬至24億7千萬之肥料支出費用,對於水體及水庫水質保護有不少助益。以石門水庫為例,如推廣普及率能達80%,就有機會從現在水質優養程度之普養轉為貧養。

環保署為呼應歐洲綠色新政「農田到餐桌(Farm to Fork)」,減少化學農藥、化肥與抗生素使用,將持續研析綠色防治技術,並結合相關單位共同鼓勵農民減少農業化肥使用,降低農業非點源污染,邁向綠色健康農業。環保署再次呼籲農民,只要作物減肥多一點,收穫就可多一點,水體污染就會少一點,大家攜手邁向綠色健康農業。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