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設立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網及環境水質監測網分別邁入第30年及第20年,今(17)日特地舉辦 【崢嶸歲月 一路有您「空品監測30週年」及「水質監測20週年」致贈典禮】,感謝長期致力於監測業務之基層人員及提供場地之公私場所,並回顧監測歷程的演進。
【空品監測的發展歷程及空污改善成效】
「環境品質監測是環保工作的基礎,透過監測可以了解環境品質現況,並作為規劃整治策略的參考及推動成效的評估。」環保署署長張子敬回顧,自76年環保署成立著手規劃天網計畫後,即以系統性的逐步建置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網,目前由78座空品測站及14部空品監測車所架構的全國空氣監測網絡,可以迅速掌握全國空氣變化,生活上也讓民眾可即時查詢一般、工業、公園、背景及交通等空氣品質相關資訊。
環保署對於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均進行嚴謹的維護管理,包括每日標準氣體氣校正、即時儀器狀態監控、定期每週、雙週、月、季預防性維護及緊急故障搶修,並依據儀器狀態、每日校正、儀器抽查及品保查核等事項進行監測數據審核,提供民眾精確的監測資訊。並導入AI智慧管理概念及建立測站智慧監控台,主動監控及通報相關服務,同步蒐整測站環境資訊流,並發展儀器診斷及預防保養系統。
為加強空品監測及應用,105年開始推動PM2.5小型感測器的密集布建,及大數據蒐集分析。透過「環境即時通APP 2.0版」,地方與各級學校師生可隨時掌握空氣品質資訊。
空品監測30年,環保署推動空污防制政策,臺灣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早期以行政管制為主,81 年2 月修正「空氣污染防制法」以「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並存之雙軌制度。迄今,推動空污防制已有成效,全國空氣品質不良(空氣品質指標AQI>100)比率自103年26.2%已降至110 年9.8%。
【水質監測的發展歷程及水質改善成效】
水質監測方面,早在65年臺灣省政府時期,即推動全省河川監測工作,環保署自91年起承接統籌水質監測及數據品保作業,近20年來監測範圍涵蓋全臺85條河川、51座水庫及463處地下水,每年產出逾9萬筆水質監測數據供外界參考。
環保署多年來都是以高規格的標準採樣流程及嚴謹的數據品保作業,定期進行環境水質監測,為讓水質監測數據更具代表性,透過第三方採樣及數據品保查核,品保查核同仁全年不間斷的審查、校驗,每月邀集各相關水質管理單位與縣市共同確認採樣檢驗結果,透過檢測數據四級品保程序,每年均完成9萬多筆檢測數據,並建置於「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迄今,全國河川水質嚴重污染長度比率由91年14.0%降至111年9月2.3%;嚴重污染測站數由91年66站減少至111年9月為6站,於水質改善反映上確實已逐步改善。
環保署表示,能夠順利推動各項監測作業,其實是仰賴提供各測站設置場所的學校及機關、各水庫管理單位以及測站管理人員、維護人員、數據品保人員共同協力合作。因為有著這些單位及人們,我們才能建構起龐大又嚴謹之全國環境監測網絡。「空品監測30週年」及「水質監測20週年」此時,環保署對這些無私的夥伴們,致上誠摯的感謝。
民眾關心天氣狀況,空氣品質及水質已逐漸融入國民的日常生活。人們透過環境即時通2.0及環保署公開資訊,可充分瞭解自身周遭的環境逐步改善,環保署亦將與時俱進,繼續充實監測量能,守護臺灣空、水環境的下一個30年與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