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回暖,蚊蟲、蟑螂騷擾情形逐漸嚴重,民眾常選用環境用藥來防治蚊蟲。環保署告訴你使用環境用噴霧殺蟲劑有小撇步。並且強調應依照防治對象的不同(飛行昆蟲或爬行昆蟲)及殺蟲劑罐上的標示正確使用,切勿隨自己喜好隨便噴灑,並且記得「適時、適地、適量」使用原則,如此可達到用藥少、省錢又有效的防治效果。另外,使用後的噴霧罐要記得「搖一搖」、「壓一壓」並確定完全用完後再「回收」,以策安全。
環保署表示,目前居家較常用的環境用噴霧殺蟲劑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空間噴霧劑,主要防治對象為飛行昆蟲(如蚊子、蒼蠅),利用氣體狀藥劑在空氣中與害蟲接觸,經由呼吸器官--昆蟲氣孔進入蟲體而達到殺蟲效果。另一類是殘效噴霧劑,主要防治對象為爬行昆蟲(如蟑螂、螞蟻、跳蚤等),在爬行昆蟲出沒處噴灑殘效藥劑,使形成一藥劑薄膜,於爬行昆蟲活動接觸時,殺蟲劑即由蟲體足端或腹部各節之節間膜滲透侵入蟲體而殺死害蟲。
環保署表示,在防治飛行昆蟲(如蚊蟲)時,在「適時」方面,要配合蚊蟲活動習性,如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喜在白天活動,白天或黃昏噴灑最有效,而熱帶家蚊雖然晚上活動,但如能於白天找到它們睡覺棲息處,出其不意噴灑,效果會更好。「適地」則是指於蚊蟲喜歡棲息的地方噴灑,噴灑前應先撤離人畜、寵物,蓋好食具、食物及魚缸,魚缸並暫停打氣;因為蚊蟲喜歡躲在陰暗、潮濕、不通風的地方,所以可針對樓梯間、浴廁內、櫥櫃內、桌腳下等作重點噴灑。「適量」的噴灑則可避免浪費資源及維護個人的健康。其他正確的使用方法,包括噴灑前先關閉門窗,由內至外向空中噴灑,直至退出室外,30至60分鐘後再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採重點適量45度向上空間噴灑,每立方公尺向空中噴灑2-4秒,使殺蟲劑顆粒能懸浮空中,增加蚊蟲撞擊機會等。
環保署表示,防治爬行昆蟲類(如蟑螂),於白天發現蟑螂時,可「適時」直接往蟑螂身上噴灑,或配合蟑螂晚上活動習性,於晚間睡覺前「適時」在蟑螂活動處噴灑藥劑,可產生晚上噴灑殺蟲劑,早上掃蟑螂的效果。「適地」則須於蟑螂出沒的必經要道,作重點式帶狀噴灑(約10公分的帶狀藥液)。另蟑螂性喜隱身於牆壁、櫥櫃、抽屜之隙裂縫,所以噴藥時,可進行隙裂縫處理,而不須作全面噴灑藥劑;「適量」則依殺蟲劑罐上標示的使用說明,並於第一次噴藥第1-2週再度均勻噴藥乙次,以達有效防治。
此外,環保署亦呼籲,噴霧罐於使用完,交清潔隊人員回收前,要再搖一搖,並壓一壓噴嘴按鈕,直到無任何藥劑或空氣噴出為止,切記不要敲擊、壓扁、打洞或火燭燒烤等行為,以策安全;並配合清潔隊收集圾垃時間,依資源回收類送交清潔隊回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