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統計107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因細懸浮微粒造成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由104年的997次、105年898次、106年483次,107年下降為310次,改善幅度達35.8%,與104年比較改善幅度達68.8%。回顧107年,在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努力下,細懸浮微粒已有明顯改善,提前達成空氣品質PM2.5紅害減半改善的階段目標。環保署表示,將與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持續推動污染減量工作,維護空氣品質。
環保署指出,細懸浮微粒AQI達紅色警示次數減少比率前五名依序為臺中市、南投縣、金門縣、屏東縣及雲林縣等,減幅為75%至49%,詳如附表1。臺北市及新北市在107年12次PM2.5紅色警示,均出現107年3月3日,當天因為受風場偏東影響擴散差,加上前一日因元宵節慶鞭炮煙火施放,全國共有23個站出現PM2.5紅色警示,環保署呼籲節慶應減少鞭炮煙火施放維護良好空氣品質。環保署統計發現,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長期風速降低,強風時數減少而靜風時數增加等,都將更不利空氣污染物擴散。107年出現多次風場偏東時,伴隨於海峽發生渦流現象,也使得空氣污染物出現跨縣市傳輸,嚴重影響空品質。
環保署表示,臺灣空氣品質受氣象條件變化及地形因素影響,秋冬季較常出現空氣品質轉差的情形。為強化秋冬季節空氣污染減量工作,依據「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結合中央部會(及其所屬)與地方政府,除於預報空氣品質不良時,採預警原則,請污染源配合啟動預為減排降載作為,亦預先啟動上風處及當地發電廠污染減量措施;並依監測站監測之空氣品質惡化程度,執行不同等級之應變措施與民眾防護作為,隨濃度嚴重程度擴大管制範圍及限制強度,包括公私場所、交通工具使用、學校活動等對象,採取應變作為與管制。
在中長期空氣品質管制工作上,環保署將持續推動行政院「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包括要求國營事業及大型企業空污減量、工商業鍋爐管制、餐飲油煙管制、改善燒紙錢文化、營建及堆置揚塵管制、農家稻草及果樹枝去化處理(禁止露天燃燒)、河川揚塵防制、鼓勵一、二期柴油車污染改善或汰舊換新、鼓勵三期柴油車污染改善、減免大貨車新車貨物稅等獎勵措施外,並推動低利信貸、利息補貼、補助車輛進行調修及弱勢族群專案輔導等多元協助方案,讓車主可以選擇符合需求的措施,2030年公務車輛及公共運輸大巴士全面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禁售燃油汽車)。
在環保署與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大幅度推動污染減量工作之時,面對天候變化所造成空氣品質之影響,對比前一年之空氣品質會有短暫增減差異,但就長期趨勢來看,空氣品質是逐漸改善,也請民眾一起努力,共同改善生活周遭所產生之空氣污染,有信心、有行動、持續努力就能達成改善空氣品質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