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翡翠水庫水質現況說明

:::
其他
92-09-2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

一、前言:

為保護自來水水源,劃定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有其需要性及目的,依法劃定公布後之集水區範圍成為法定之保護範圍,政府、事業與人民均有義務及責任共同維護賴以維生之水源。翡翠水庫是台灣地區水庫中能維持較佳原水水質的水庫之一,原因在於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一直受到保護,開發強度較少。如未能善加維繫,水質逐漸劣化的趨勢在所難免。

二、現況:

翡翠水庫集水區面積約3萬公頃,其中坪林鄉面積為17,000餘公頃,佔集水區面積59%。據環保署89年調查統計,集水區內對環境衝擊影響較大的土地利用型態包括農業地、市集、裸地、崩塌地、超限利用等之面積約2,018公頃,坪林鄉則佔1,583頃,達78%。

衡量水庫水質指標一般較常使用者為卡爾森優養化(TSI)指標,此法為根據水中透明度、葉綠素a、及總磷三項因子計算而得,其中TSI小於40時稱為「貧養」,表示水質為最佳狀態;其次TSI介於40至50時稱為「普養」,表示水質普通;當TSI大於50時稱為「優養」時,水質已出現警訊。

水質優養化主要影響,在於因大量污染源進入水庫水體中,造成藻類大量繁殖,而藻類行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時將使水中溶氧之變動範圍增加,在低溶氧時,會影響魚、蝦等水生物所需,且藻類死亡腐敗,更將消耗水中溶氧,使水中有異味及臭味,影響飲用水品質。

依翡翠水庫管理局76年至91年監測數據顯示,TSI指數值由82年40.8上升至87年的46.3,此後88年至91年均為46.0左右;若以最近5年單月水質而言,已有九次超過50,達優養情況,其中貢獻優養化較大的「總磷」,91年達33.61微克/公升,為歷年最高。顯示水庫進水水質已有逐漸劣化的趨勢。

三、對水體環境之影響:

影響水庫集水區水質之污染源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居民生活及旅遊、露營所產生之生活污水,稱之為「點源」污染;另一為交通流量及開發林地、茶園、果園、祼地、崩塌地,沖刷土石、肥料、農藥等帶來之「非點源」污染。

有關生活污水及遊憩等點源污染部分,以現階段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只有四成之狀況,顯見點源污染未能有效解決。

農林等非點源污染部分,如果出入便捷,可預見交通流量大量增加,觀光果園、休閒民宿、露營區等需求亦隨之增加,如無妥善管理,人為活動將增加氮、磷,致使優養化加劇。同時地形、地貌改變,裸露地增加,土地超限利用,暴雨時將會沖刷土壤,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土石流。

四、結語:

水庫上游集水區開發之後,所引起之遊憩、農林開發,帶來之非點源污染,將影響水質涵養能力。是以開發時應先提出完整配套管理措施,且應包括土地利用、非點源收集…等,俾確保水源區水質水量安全。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