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垃圾處理新概念-倉儲式掩埋場工法介紹

:::
其他
94-07-2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督察總隊 ]

2007年起,台灣除偏遠地區外,生垃圾將不進入掩埋場處理。過去台灣創造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與政治改革,未來,我們能否在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佔一席之地,零廢棄策略將是挑戰的重要關卡。各國零廢棄的政策目標,多與減少掩埋場的最終處置量相關。紐西蘭是全世界第一個提出公元2020年,將不再有廢棄物進入掩埋場的國家,澳洲、加拿大、日本等亦宣示積極推動零廢棄,且以減少使用掩埋場為目標。然而台灣的環境與條件,使零廢棄對我們而言有不同的挑戰。

將零廢棄的精神導入整合管理的減量技術,取代管末處理,垃圾才能變黃金;以零廢棄的精神將掩埋場轉型為倉儲式資源再生廠,才有機會成為大家的好鄰居。

日本掩埋場建設曾面對民眾激烈抗爭,因此日本垃圾處理權威學者花嶋正孝教授於1990年左右,提出21世紀掩埋場轉型的構想,將掩埋場室內化、永續化,大幅減少滲出水、臭味、揚塵等二次公害問題,並使掩埋場廢水零排放經濟可行,垃圾最終處理觀念徹底改變,成為零廢棄的重要設施。

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牡鹿町2002年建設營運之倉儲式資源再生廠,為第一個同時結合廢水零排放與倉儲式資源再生廠之廠址,啟用後,各地參訪團體不斷。該廠全面隔絕雨水且廠內用水全回收再利用;滲出水經處理後,再經活性碳、逆滲透兩道高級處理,澄清水返送廠內作為控制淋洗灰渣,以利灰渣再利用;逆滲透高濃度廢液則加熱乾燥成白色鹽類結晶。

截至2004年5月,日本營運及建設中的公有倉儲式資源再生廠已有27處,倉儲式資源再生廠附近民眾的抗爭壓力較小,目前約四分之一新建掩埋場採倉儲式設計,初期建設費雖較高、但符合永續發展趨勢,倉儲式資源再生廠具有下列特點:民眾抗爭較少、規模逐漸大型化、滲出水可控制為零排放、場地及倉儲設施可永續利用重覆再生。

目前台灣中部地區已規劃引進符合零廢棄政策之倉儲式資源再生廠建設技術,推動符合國內環境經濟條件之倉儲式資源再生廠經建計畫,以融合景觀的綠建築淘汰傳統掩埋場,爭取民眾支持環保建設。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