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環保署規劃填海造島(陸)政策 6月10日到彰化傾聽民眾之疑慮心聲

:::
廢棄物管理
102-06-1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管處 ]

環保署為解決陸上填埋空間不足,減少非法棄置問題,100年起借鏡國際成功案例,著手規劃我國填海造島(陸)政策及辦理政策環評,已分別於臺北、臺中及高雄各辦理一場政策環評公聽會。初步瞭解部分團體擔心轉爐石、底渣、煤灰等物質填海造島(陸)對農作物及養殖業造成影響。本次為與彰化鄉親雙向溝通,說明個案環評與政策環評的差異,溝通彰化縣鄉親的疑慮,訂於6月10日(一)下午2時,於彰化縣體育場106會議室(彰化縣健興路1號)增辦公聽會,傾聽彰化鄉親的心聲,並針對重點提出以下三點報告。

一、 規劃前瞻政策,給台灣的環境永續許下未來的機會

事業廢棄物的源頭減量一直是環保署與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斷共同努力的目標,但不論如何減量及再利用,終將會產生須進行最終處置的物質,因此必須規劃妥善之去處,填海造島(陸)政策的推動,一方面給這些廢棄資源物一個適當的去處,也能新增國土,符合物質的永續及資源循環零廢棄精神。在考量到環境的永續,不破壞天然海岸線、不污染海洋生態下,填海造島(陸)不是無限制地將這些廢棄資源物直接投入海中,而是結合既有規劃的港務設施及已完成築堤而尚未填方的工業區,以性質安定、無害的不適燃資源物當填方料源,如此可減少抽砂填海,避免破壞海洋生態,而離岸型的造島規劃,更具有新增國土及海岸線的功能。

二、 政策規劃過程力求嚴謹,提供個案實施之依循

在政策形成階段,所有民眾關切的議題,透過公民共識會議、政策論壇、公聽會、專家諮詢會議等方式來傾聽不同的意見。填海造島(陸)政策環評,是一個通案性評估,除評估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永續發展等面向外,它的定位主要是指導功能,可為個案計畫之遵循方向,基本上,個案開發行為不會違背政策環評之結論與精神。

三、 重視各界意見,樂於與專家、民眾理性對話溝通

環保署為能審慎規劃填海造島(陸)政策,首創先例辦理公民共識會議、政策論壇及多場公聽會,力求政策透明公開,並傾聽民眾訴求。有關填料種類合宜性、海域生態影響等鄉親關切議題也會透過專家會議取得各界的信任。環保署擬定之政策,一向秉持資訊公開、透明,於推動期間,樂於與民眾溝通對話。公民共識結論報告、政策論壇紀錄等案資料,亦均公開。

或許,民眾還是會擔心爐石、煤灰等物質在未來填海造陸過程是否造成海洋生態、重金屬污染地下水,也憂心危及濱海養殖漁業。為了不讓民眾所關切的問題發生,政策規劃時所有料源的規劃、海洋生態等議題,將邀集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研商把關,透過理性的科學根據尋求共識。未來也會加強污染防治設備並注意環境保護措施。最後,環保署誠懇籲請民眾與政府能建立信賴,回歸議題理性對話,共同追求真相,攜手勾勒我們未來的機會。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