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中央地方通力合作,重現柳川百年風華

:::
水質保護
105-12-2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臺中都會河川柳川,清清的、潺潺的流過,和著音樂,在環保署署長李應元及臺中市市長林佳龍的見證下啟用了,媲美韓國清溪川及京都鴨川,打造親水的水岸藍帶,提供276萬的臺中市民最佳休閒去處。

柳川污染整治及環境改善工程自上游崇德柳橋至下游南屯柳橋間設置72處污水截流孔(井),每日截流5萬7,000公噸的晴天污水,其中1萬公噸送至中華停車場之地下礫間曝氣處理設施,其餘4萬7,000公噸則送往福田水資源中心處理,大大減少污水排入柳川。

環保署李署長表示,本工程運用地下水撲滿、入滲溝、植生溝、雨花園及植生過濾帶等7種創新生態工法,過濾水質,使清水源源不斷,創造有水量、有文化、有生態、有景觀、有綠意、好水質的美麗水岸文化城市,還地於河、還河於民,讓民眾擁有優質的親水環境,未來將持續與臺中市政府合作,辦理河川水質淨化工程,帶動城市發展,擴大內需市場,一步步建設城市藍帶。

為與國際控制非點源污染先進作法同步,在中正柳橋至民權柳橋間330公尺的河岸設置全國第一處「低衝擊開發工法-結構性非點源污染控制設施」(Low Impact Development–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LID-BMPs),運用包含入滲溝、植生溝、雨花園、入滲乾井、透水鋪面、植生過濾帶及地下水撲滿等單元,控制降雨沖刷都市地面所造成的污染排入柳川,作為推廣LID工法的示範工程;工程品質並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16屆公共工程金質獎佳作的肯定。

地下礫間曝氣處理設施每日收集處理1萬公噸的生活排水,藉石頭表面附著生物膜分解水中有機污染物,讓黑嚕嚕的污水變回清澈乾淨的清水,並特別規劃設置地下觀察廊道,讓民眾由觀察窗直接觀察水質變化過程,並將處理後的清水送至下游LID河岸空間示範段,作為環境營造使用,營造生機無限的河川生態,以安全、潔淨、親水的柳川,重現臺中的親水之城意象。

柳川流經人口密集、商業群聚地帶,在民生污水長期排入影響下,水體水質嚴重惡化,河堤多為硬式護岸,有異味且難以親近,使民眾逐漸遺忘曾有小京都之川美稱的柳川。為重現柳川昔日風光,創造城市藍帶,環保署與臺中市政府積極合作,投入工程總經費約3.9億,其中該署補助2.3億,以污水截流配合水質淨化現地處理設施,雙管齊下改善柳川水質。

為了水環境的改善,環保署8年來已補助臺中市政府6億9,200多萬元,進行水污染源稽查管制、河川巡守、污染緊急應變、污染源總量管制及東大溪、柳川等河川水質改善工程,後續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綠川及梧棲大排之都會型河川整治與水質改善,讓人們重回河岸,讓魚兒悠游其中。

環保署表示,為減少水資源浪費,並逐步整合資源挹注河川污染整治工作,自104年開始徵收事業及工業區的水污染防治費(部分已投入河川污染整治工作),明年將擴及畜牧業,107年起將一般家戶列入徵收對象,期藉污染者付費,讓大家從源頭削減污染量,希望民眾能支持水污費的徵收,一起來改善我們的水環境。

李署長表示,給河川一個乾淨清澈的面貌,是全民所企盼的,需仰賴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全體民眾的共同參與,共同塑造兼顧生態、生命及生活的親水空間,展現河川的新風貌。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