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世界各國無不積極尋求各種減碳機會,其中碳捕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以下簡稱CCS)在國際能源總署(IEA)評估下,於2050年對全球可達到14-17%的溫室氣體減量貢獻。為瞭解國際間最新CCS發展趨勢,掌握其可能之環境影響及是否誘發地震與洩露風險,以推動安全的碳封存技術發展,環保署訂於今(103)年5月19日假臺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辦「2014年碳捕存環境影響評估暨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IEA、全球CCS協會(GCCSI)、日本、英國、荷蘭及我國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及與談交流,歡迎相關單位、產學機構及各界人士免費報名參加(報名網址為:http://ccs.gov2.tw/content/2014IC-0519)。
CCS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最新公布的第5次評估報告(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中,與再生能源等均被定位為低碳能源供應技術,為降低能源供應業之溫室氣體排放措施之ㄧ。環保署表示,不論是在因應氣候變遷或確保能源安全上,CCS於未來將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國際間許多國家包括美國、澳洲、英國、日本及荷蘭等皆已進行潛能評估及推展示範計畫。IEA 2013年CCS技術路線圖報告中提出,安全的碳封存技術已被證實,惟需經由充分的溝通與瞭解,並促進跨國間的合作,才能使CCS技術更為成功。而全球CCS協會(GCCSI)2014年發布CCS全球趨勢報告指出,全球CCS示範場址將是未來技術提升與降低成本的關鍵。因此,包括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均已積極投入CCS研究與推動試驗計畫。
環保署於今年4月14日宣布成立「國際環境夥伴計畫」,為強化臺灣與國際間的環保合作交流,本次研討會邀請到IEA CCS單位主管Mr. Juho Lipponen、全球CCS協會(GCCSI) 美洲區總經理Dr. Victor K. Der、亞太區總經理Ms. Clare Penrose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胡耀祖代理所長等,分別針對全球CCS發展趨勢、美國及臺灣CCS推動策略進行專題演講,並邀請到日本CCS調查公司(JCCS)技術部阿部正憲部長分享北海道苫小牧示範計畫推動經驗,以及荷蘭專家Dr. Joris M. Koornneef、英國學者Dr. James Verdon針對國際CCS環境影響評估與封存監測技術進行資訊分享。透過邀集國際專家經驗分享,可為國內關心CCS安全發展人士帶來新的觀點與見解,環保署歡迎各界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