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者以「科技無解」為題投書質疑政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作法,環保署強調今(111)年3月30日由國發會結合相關部會所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已宣布建構科技研發及氣候法制基礎環境,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分別從政府、產業及民眾生活等面向,結合12項關鍵戰略推動落實。政府目前正進行社會對話,凝聚各界共識,希望民間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達成2050淨零轉型願景。
為協助各國規劃淨零路徑,國際能源總署在去(110)年5月出版「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線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該報告是國際間討論此項議題最重要參考文獻。該報告指出全球未來能否達成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取決於各國能否在2030 年前大力推動清潔技術開發,尤其是在10年內迅速擴大佈建太陽能和風能。再者,該報告也指出,2030年至2050年期間,全球約一半的溫室氣體減量工作,需要藉由目前仍處於示範或雛形的技術來實現。儘管未來不確定因素仍高,但現階段就要大量部署所有可用的高效率清潔能源技術。
環保署張署長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援引國際能源總署觀點,強調政府現在的策略就是在2030年前利用既有技術盡量最大化。基此,我國淨零路徑圖已揭示將優先且大幅建置技術已成熟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節能也是淨零排放關鍵戰略之一,包括住宅、商業、運具、工業節能措施推動,透過行為改變及設備汰換,將能源效率極大化。環保署強調,2050淨零路徑不僅只有科技研發,氣候法制也在積極建置中,並特別著重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層面,納入淨零綠生活、公正轉型、綠色金融、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等關鍵戰略,就轉型過程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跨領域工作,訂出具體行動計畫,分工各部會落實執行,同步啟動下一個階段廣泛的社會對話,擴大公眾參與量能,致力於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讓社會力成為2050淨零轉型的推動力及臺灣永續發展的新動能。
此外,環保署所提正在立法院審查中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將新增徵收碳費等碳定價制度,提升產業競爭力。惟有學者投書利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所預估投入預算經費推估未來碳費費率,環保署認為這種推估方式忽略減量工作及成效是多年期工作,再者,淨零轉型的資源投入兼具環境品質提升、創造全民福祉及永續發展之效,直接以線性方式估算無助於未來此一制度推動,更易讓外界誤解,實屬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