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網路搜尋網頁中輸入「拾荒、車禍」等關鍵字,令人震驚的,你可以得到數萬筆相關的資料。
資源回收的個體業者,俗稱拾荒者,是資源回收體系重要的一環,但也是常被社會遺忘的一群,當他們在撿拾資源回收物的過程中,常不幸發生交通意外。環保署有鑑於此,94年度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並於3月2日公布成果,截至目前為止,總計127個鄉鎮市輔導2,275位資源回收個體業者進行形象改造工作。
最主要的作法是透過地方清潔隊調查轄區內個體業者現況,予以造冊、整編及訓練。環保署除提供拾荒業者生財工具如三輪車、手推車外,最重要是提供反光背心、反光標示等維護安全設備(根據美國運輸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署實驗報告,拖車兩側及尾部安裝反光標示可減少21%之夜間碰撞車禍的發生;另根據德國交通部調查報告,加裝反光標示的拖車,可減少41%尾部被撞及37%側面被撞之車禍發生),希望透過這些設備的提供減少意外的發生;另實施環保、安全、衛生等教育訓練,以實際行動關懷個體業者,塑造拾荒業者新的環保形象。
環保署表示,拾荒業者長期與社會較為疏離,實務執行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關懷(初步接觸每十人才有一人接受),但一旦取得對方的信任,相信政府是真誠的協助,反而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如台中市配合本計畫,整合拾荒業者及資源回收商,透過大樓管理單位協助資源回收分類工作,不但協助拾荒業者以後無須在路上頂風淋雨可得溫飽,也因這批拾荒業者是經過政府完整訓練,獲得社區的支持,政府執行強制分類政策獲得三贏的成果。
計畫的另一項成果為改善本身回收點的形象,不但融入當地景觀,同時成為社區環保教育中心,初期的投資也能在二年內回收。
環保署呼籲,這是一個長期推動的計畫,環保署的投入也僅是拋磚引玉,希望將初步形象改造的成果與經驗,分享並推廣至全國各地,更希望企業體及社會大眾能共襄盛舉,以具體的關懷行動給予最大的協助,讓資源回收個體業者在進行回收時更有保障及尊嚴,也期望大家能共同參與資源回收工作,共同打造美麗的福爾摩沙—台灣,達到資源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