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涼秋,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小黑蚊密度指數降低,民眾容易忽略小黑蚊有越來愈嚴重之趨勢,殊不知此時是防治小黑蚊的最佳時機。依據歷年環保署委託專家學者研究調查發現,實施冬季小黑蚊幼蟲防治工作,隔年有明顯降低小黑蚊密度效果。而正確的防治觀念,是以「環境整頓為主,噴灑藥劑為輔」,以社區參與方式發動民眾進行環境整頓工作,清除小黑蚊孳生場所,再配合以正確的藥劑噴灑,使防治工作達到最佳成效。因此,環保署已督請環保單位於今年十一月開始加強辦理小黑蚊冬季防治工作,以有效降低小黑蚊危害。
小黑蚊俗稱「黑微仔」、「小金剛」,若被叮咬後,被叮咬處會出現紅疹,奇癢難忍,且紅腫多日不消。小黑蚊密度高峰期在每年五到七月,十一月至翌年三月則是密度最低時期。小黑蚊分布範圍廣泛,非常難進行全面防治,噴灑殺蟲劑僅能在數天內(五至七日)稍微降低小黑蚊棲群數目,防治率約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效果並不顯著。清除小黑蚊成蟲棲息及幼蟲孳生場所,輔以噴灑藥劑,才是最有效且最根本的防治方法。
環保署自民國九十一年起編列經費補助小黑蚊危害嚴重地區的縣市政府,包括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及屏東縣等,試辦「小黑蚊防治示範區」計畫。針對小黑蚊肆虐嚴重地區,選定一範圍進行綜合防治工作,包括社區大掃除、僱工清除溪邊兩旁雜草及擋土牆青苔等孳生源、藥劑防治、分送民眾薄荷油、防蚊液等個人防護及製作小黑蚊孳生源清除宣導帶等。其中藥劑防治在小黑蚊幼蟲孳生淡季實施效果最佳,即所謂冬季防治,從冬季十一月起至隔年三月為幼蟲防治重點,每月噴灑有機磷劑二次滅除小黑蚊幼蟲,第一次及最後一次噴藥再增以除蟲菊精類熱煙霧劑噴殺成蟲,可有效降低小黑蚊危害程度。
以台中市大坑地區於九十一年度執行小黑蚊防治示範區為例,環保單位於九十一年四至十月期間針對大坑地區進行七個區域三梯次孳生源清除及噴藥工作,包括九十一年七月十五至十月三日之前期、中期(夏、秋季),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十一日後期(冬季)。防治結果各示範區內蟲數均有減少,七個防治區域中最高防治率可達百分之九十六,最低防治率亦有百分之八十七,平均防治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環保署呼籲,環保單位雖已著手於小黑蚊防治工作,惟小黑蚊肆虐是生態環境的問題,單獨的藥劑防治雖然可暫時抑制其族群數量,但僅能治標,並非長久之計。因此,治本的孳生源清除環境整頓工作不可偏廢,盼望社區民眾能積極參與,且須持之以恆,再配合化學防治及其他可行的防治法,實施小黑蚊之綜合防治策略,期能多管齊下改善環境,降低其族群密度,方能減少小黑蚊對人類的侵擾與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