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整治河川運用礫間氧化現地處理 工程技術講習

:::
水質保護
97-11-0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

爲了早日實現總統競選政見目標,使淡水河、二仁溪等重點河川不缺氧、不發臭及水岸活化,環保署積極運用礫間氧化現地處理,作為污水下水道未完成前的削減市鎮排水污染的方法之一。

環保署表示,爲使礫間氧化技術可廣被適當應用,該署委託台灣大學蒐集已完成的案例,由規劃、細部設計、施工停留點、查核重點及經驗,完成礫間處理工程參考手冊,訂於11月4日針對全國環保、水利、工務機關及相關顧問公司,假台灣大學博理館101國際會議演講廳辦理礫間處理工程手冊應用講習會,作為推動礫間氧化現地處理的技術參考資料,有助於提升工程案件的品質及工程案件審查的行政效率。

環保署指出,礫間氧化處理,是仿效河川自淨作用的原理,含污染物的水通過河川,因河川中的淵瀨、礫石面產生曝氣,並藉由礫石層的接觸沉澱、吸附、以及礫石表面的微生物膜氧化分解水中污染物,讓水質淨化。礫間氧化處理即是以人工方式在充填礫石的槽內,以利加大礫石與污水接觸面積,引入需淨化的河水,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內淨化水質。

環保署進一步表示,淡水河流域目前已完成3處礫間氧化處理設施,基隆河成美礫間處理、南湖礫間處理及景美溪深坑中正礫間處理,其特點為多為地下構築方式,地表面上可作為停車場、槌球場等相關應用,可與社區民眾結合。在處理成效方面,可削減生化需氧量80﹪以上,以及隨設計條件及停留時間的不同,氨氮的去除率可高達90﹪,對目前氨氮偏高的淡水河流域而言,為一有效的去除方法,另出流水溶氧可高達5-6 mg/L,可增加河川溶氧。在生態效益方面,出流水因水質的淨化及溶氧的增加,常見有魚群在放流水處排排隊,成效非常顯著。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