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無國界!跨國傳輸的空氣污染物影響已是全球性課題。環保署97年度於全國8個地點進行監測及採樣,依鹿林山背景測站採樣結果顯示,空氣中大氣汞與有害物質元素呈現季節性變化,春季高、夏季低,根據氣流軌跡分析顯示,春季可能來自中南半島的生質燃燒與中國大陸沙塵長程傳輸影響,而夏季氣流來自於海洋,相對較為乾淨,有害物質長程傳輸較不顯著。
環保署自97年初起委託國立中央大學就我國空氣中有害物質長程傳輸污染物進行2年的監測,於全國8個地點,包括:馬祖、彭佳嶼、大屯山(竹子山)、鹿林山、合歡山、恆春、蘭嶼、東沙島,進行11次採樣。並在該署鹿林山進行4次密集觀測,每次至少持續一週,以探討長程傳輸之季節性變化。
環保署表示,根據97年度採樣結果顯示,鹿林山大氣汞濃度於春季最高(平均為1.82 奈克/每立方公尺)、秋季次之(1.57 奈克/每立方公尺)、夏季較低(1.28 奈克/每立方公尺)(如附表1)。綜合全球監測結果,背景測站大氣汞濃度介於1.5與2.0奈克/每立方公尺,受污染影響地區濃度介於2.0與4.0奈克/每立方公尺,在污染嚴重地區濃度甚至會超過10奈克/每立方公尺。鹿林山春季大氣汞濃度較其他季節高,但其平均值仍介於全球背景測站大氣汞濃度範圍內,顯示我國大氣汞背景濃度與其他各國相近。
為了確認監測數據品質及推動國際合作,環保署於97年8月間派員赴日本富士山進行大氣汞採樣及監測比對,結果顯示於富士山所測得的大氣汞夏季背景濃度平均值為1.44奈克/每立方公尺,與我國鹿林山所測得之背景平均濃度相當(如附表2)。
環保署指出,本計畫將延續至98年底,持續對空氣中有害物質進行採樣,並將各項採樣數據進行分析及探討,建立我國空氣品質有害物質背景濃度資料。未來也將持續推動與東亞鄰近國家監測資料交換或聯合觀測的環保合作,期能掌握區域性空氣污染物長程傳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