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著手推動多項移動污染源管理措施,為持續改善交通污染,今(106)年開始投入6個全新行動空氣品質監測站,強化交通污染監測。首波臺中市監測結果出爐(測站分布如圖1),初步分析結果顯示,市中心交通壅塞地帶污染濃度較周邊區域濃度高(如圖2),上班日上午交通尖峰時段(8~9時)一氧化碳(CO)及PM2.5明顯上升,假日同時段隨著車流量減少,CO及PM2.5濃度同步下降,顯示交通污染排放仍為都會地區重要的空氣污染來源。
環保署表示,由於交通污染對於空氣品質影響特徵,過去僅在少數縣市設置1到2個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今年開始將在同一縣市以6個監測站同時監測交通造成空氣品質之影響,未來將分縣市進行監測(如附表1)。進一步結合交通機關的車流監測資料,可以了解空氣污染物與交通流量的關係與時空分布特徵,提供交通污染管制決策參考。
環保署指出,根據在臺中市監測結果顯示,交通污染指標CO最高前3個測點都位於市中心,依序為文心路3段(文華高中)0.73 ppm、精武路(臺中氣象站)0.44 ppm及臺灣大道2段(忠明國小)0.40 ppm。以文心路3段(文華高中)為例分析車流量與一氧化碳(CO)濃度變化,上班日時段交通尖峰發生於8~9時,平均車流量約1,800 輛/小時,比較車流量自凌晨離峰與上班尖峰時段,平日車流量自凌晨至上班時段約增加約6倍,而CO及PM2.5平均濃度也分別增加約1.8倍及25﹪。假日上午8~9時車流量較平日同時段減少約35﹪,空氣污染物CO及PM2.5濃度則分別降低34﹪及20﹪。
環保署進一步分析臺中市交通監測點與鄰近一般測站空氣品質(附表2),交通測站氣狀污染物CO及氮氧化物(NOX)濃度分別約為一般測站1.6倍及1.4倍,而臭氧在近地面交通測站明顯較一般測站偏低,主要係來自臭氧與交通污染物一氧化氮(NO)會迅速反應而被消耗殆盡所影響。至於PM2.5在交通測站與鄰近一般測站尚無太大差異,主要係交通污染排放PM2.5與隨後產生的二次性PM2.5混合擴散,因此二者差異不大。
環保署表示,由這次監測專案結果可以說明都會地區機動車數量與空氣品質變化關係密切。未來將巡迴各縣市車流量較大路段進行空氣品質監測,提供移動污染源污染管制成效評估。環保署呼籲大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污染排放,交通污染監測結果均公開於該署空氣品質監測網(http://taqm.epa.gov.tw/taqm/tw),歡迎各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