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福爾摩沙衛星二號成功昇空以來,衛星遙測科技對於環境監測的相關運用亦蓬勃的發展,環保署並積極著手規劃衛星及其他遙測技術結合應用於監測非法棄置廢棄物的可行性。我國近年來廢棄物清理問題雖逐年改善,仍偶有非法棄置事件發生,對於環境衛生與民眾居住安全影響甚鉅,如何加強環境管理與監測,以減少各式廢棄物非法棄置事件,一直是重要的環境保護課題。
環保署表示,由於廢棄物棄置地點多半位於人口稀少或較為偏遠之地區,傳統地面稽查管制方式常囿於時空限制無法及時監測取締,利用遙測科技進行大範圍的偵測,配合其他空中設備或地面稽查人員至現場取得更詳細的資訊,利用有限之人力達到有效監測管理。舉例來說,某地點若被棄置廢棄物,通常會改變當地的地形地貌,而透過衛星遙測科技所取得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的影像資料,可比對是否有異常及其分布情形,若需進一步確認是否為廢棄物棄置,可利用高度在1,000-1,500m左右之遙控飛機或直升機等機具,赴現場取得詳細資訊,快速增強廢棄物清理偵測的能力與涵蓋面,以確認廢棄物分布與實際數量,增加管理的細緻度與效率,使得管理更為敏銳而周全,對不法棄置行為可有效遏阻。
據研究結果顯示,所有非法棄置事件與道路、聚落的地理位置分布有一定的相關性,透過這樣的空間分析技術,可將全國依不同的區域特性,分為不同等級之潛在違法棄置區,規劃不同監測頻率與強度,並依不同地形採用合適之機具進行偵測,以期有效運用有限的巡察人力,達到防制污染之效果。
環保署表示,目前利用空載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的遙測技術,能快速獲得高密度與高精度掃瞄立體空間,同時可針對固體廢棄物的外觀及形狀進行偵測,可針對特定區域(如掩埋場、棄置點等)進行監控其掩埋數量及規模,確認其實際或剩餘數量,以規劃合適之管理策略。
環保署強調,96年起將首度嘗試透過此種監測模式,除可快速掌握監測的重點區域外,也因充分運用遙測科技而能使有限之人力發揮最高效能。除此之外,對潛在棄置區域的非法棄置行為,進行有效監測管理,藉此提高非法棄置行為成本,達到遏阻效果,降低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事件發生率,進而守護台灣地區的生活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