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環境檢驗所於去(93)年建立生物體溴化阻燃劑檢測技術,並針對國內六條河川及三條河川出海口魚體樣品進行多溴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分析,六條河川包含蘭陽溪、後龍溪、大甲溪、烏溪、八掌溪及鳳山溪,三條河川出海口包含新竹香山河口、鹿港溪河口及二仁溪河口。分析結果六條河川60件魚體樣品多溴二苯醚檢出率達100%,平均濃度為108 ng/g脂質(25.1 ~ 281 ng/g脂質),平均濃度最低是發生在蘭陽溪,最高是發生在二仁溪河口。本次檢測結果低於美國五大湖區魚體多溴二苯醚平均濃度的369 ~ 1395 ng/g 脂質及舊金山灣的489 ~ 2235 ng/g 脂質,略高於挪威魚體的7.9 ~ 124 ng/g 脂質及波羅的海魚體的12 ~ 30.7 ng/g 脂質。
全世界溴化阻燃劑的生產量約占阻燃劑總量之14%,廣泛使用於電子電器產品、防火建築材料、家庭塑膠泡棉用品、紡織品及汽車用品…等,由於其阻燃特性佳及價格便宜,為早期最常被添加於易燃產品之阻燃劑。當產品廢棄或碎裂後溴化阻燃劑會經由氣態或附著於小顆粒上而做遠距離散佈傳輸於環境中,流布河川底泥而進入生物食物鏈,即使人煙罕至的北極圈,其哺乳動物體內亦發現高濃度溴化阻燃劑。溴化阻燃劑之多溴二苯醚,包含五溴二苯醚、八溴二苯醚及十溴二苯醚等,它具有高沸點、高脂溶性、低水溶性、在自然界及人體中不易被分解等物化特性,使得多溴二苯醚會經由食物鏈的生物濃縮效應進入人體內造成毒害,多溴二苯醚毒理作用是屬於慢性毒而非急毒性,需要長時間累積才會顯現出毒害,根據文獻報導多溴二苯醚會干擾甲狀腺素分泌、具神經毒性、內分泌干擾物質特性及可能會致癌…等。
日本學者分析Osaca(大阪)海灣底泥樣品發現環境中多氯聯苯及戴奧辛濃度自1900年緩慢增加,到了1960及1980年代分別達到最高峰後,經由多氯聯苯的禁用及戴奧辛排放嚴格管制奏效後,環境中多氯聯苯及戴奧辛濃度終於下降,但是環境中多溴二苯醚濃度自1960年代開始增加後迄今仍無趨緩,若不立即採取管制措施終將危害人體。歐盟自2004年8月15日開始實施輸入歐盟產品禁用多溴二苯醚,美國及日本也將陸續禁止多溴二苯醚的使用。環保署早在1999年即公告十溴二苯醚為毒性化學物質,近期將再公告五溴二苯醚及八溴二苯醚為毒化物納入管制名單,唯有政府積極的作為及業界充分的配合,才有可能使環境及人體免於多溴二苯醚的毒害。(註:ng=10-9g=奈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