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於今(8日)、明(9日)兩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110年度科技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活動」,係近年來首次結合空氣、水質、廢棄物、毒性化學物質、土壤及地下水、監(檢)測、稽查、物聯網等領域之科學技術,以動態發表及靜態展示環境科技應用於民生議題之成果。
環保署致力推動以科技解決環境問題,依國家環境保護計畫、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以及全國科技會議的結論與建議事項,配合環保署的年度施政目標以及政策推動執行時所面臨之重要環保問題規劃,都是支持重要環保政策及呼應當前環保議題,貼近民生的應用性科技研究。
環保署蔡鴻德副署長致詞時表示,環保署的科技計畫已經奠定基礎,2015年即已開始發展科技技術,將大數據應用於空氣品質物聯網、水質感測等,利用資通訊技術,強化環境執法工具,並已成功將技術輸出韓國、東南亞、歐洲等地。近年環保署也與美國環保署合作,擔任區域技術訓練中心角色,顯見科技發展應用方面,成效斐然。蔡副署長也勉勵,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挑戰,現今是重要的關鍵點,期藉由環保科技的投入及研發,集中學術界、產業界及政府機關的資源及量能,以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環境永續的目標。
本次活動環保署特別安排2場專家座談,邀請產業及學術專家,以「2050淨零碳排」及「資源循環永續利用」進行前瞻經驗分享。在「2050淨零碳排」座談,邀請無國界大使簡大使又新主持,帶領產官學研專家,對於「淨零碳排的機會與挑戰」進行深度對話,提出能源轉型除了需要完備相關法規、強化綠能研發與應用、智慧電網布建外,也建議加強與社會各界溝通,透過多元的角度群策群力,逐步達成公平正義能源轉型的目的。
有鑑於循環經濟是實踐淨零碳排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徑,尤其臺灣資源76%仰賴進口,更需將資源充分循環利用,在「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座談中,主持人財團法人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符樹強董事,與多位國內推動資源循環議題經驗豐富之專家有相當精彩之對談,強調透過全面盤點分析廢棄資源、推動能資源化及訂定再利用產品品質標準、認證制度及掌握其用途及流向,有助於資源永續利用及淨零碳排碳目標的達成。
此外,環保署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並與企業合作,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發展「永續低碳整治技術」及「智慧精準調查技術」。11月9日將就應回收廢棄物研討「高值化處理技術」及「資源再生化」,以創意智能突破既有回收處理技術,促進廢棄資源再利用技術多元創新處理及應用。
11月9日「電化學廢水處理技術之原理與應用」專題演講,邀請臺北醫學大學胡景堯教授就電化學處理技術在廢水處理之原理及應用進行分享。空保處蔡孟裕處長將主持「空氣污染防制基金科技研究計畫成果發表研討會」,發表空氣污染防制及空氣品質維護上,建立以影像指標為基礎之深度學習模型用於判別粒狀物質污染程度、高效能SCR觸媒與新型催化還原系統控制氮氧化物之開發測試研究等研究成果。
環保署在這次聯合發表活動中以「環境科技論壇」發表109年10場科技研究成果外,同時將「2021年土水跨域技術產學發表暨技術媒合會」「補助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創新及研究發展計畫成果發表會」「空氣污染防制基金科技研究計畫成果發表研討會」結集在2天活動中一次呈現,也同步展出新設備、技術,以及環保科技成果海報、實體攤位,更以節能減碳、永續資源為目標,解決現行環境困境,為永續台灣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