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南部區域海洋污染通報及應變能力,縮短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處理時間,並有效防堵污染擴散,環保署與屏東縣政府於10月24日假屏東縣青洲濱海遊憩區舉辦「南部區域海洋污染緊急應變演練」,以提昇跨行政區域之緊急應變合作。
環保署表示,由於台灣四周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500公里以上,而且台灣海域也是國際海運重要航道,因此如何防止船舶廢油污水污染,為當前重要課題。該署自95年起積極推動建置跨行政區域河川及海洋污染應變機制,統籌調度整合區域內各行政機關及民間企業緊急應變人力、能量,以達成應變資源共享並提升污染除污之成效。
環保署說明,有鑑於南部區域包含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及屏東縣等五縣市,海域範圍從二仁溪出海口至塔瓦溪止,海岸線總長約276公里,海域環境包括海運航線、港埠、觀光風景區及國家公園等。因此,今年率先以南部區域之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及屏東縣等縣市為示範區域,試辦整合鄰近縣市政府、產業單位及社會團體各項資源與應變能量,成立「南部區域海洋污染緊急應變中心」,未來將再逐步推動於全國。95年該署也參與或協助應變高雄市旗津外海幸運之星、印尼籍漁船擱淺墾丁海岸及台南市安平港不明油污等事件。
環保署指出,本次演練是為檢驗南部區域海洋污染之應變機制運作模式。演練主題是模擬1,000噸巴拿馬籍雜貨輪『幸運號』,從馬尼拉航行至高雄港途中,於屏東縣青洲濱海遊憩區外海因機械故障漂流,於距海岸約570公尺處,因維修不慎,發生爆炸起火,造成人員受重傷,部分燃油(約60噸)洩漏海面,船上載有燃油約465噸、柴油約61噸。
環保署強調,這次演練首次整合南部區域各縣市政府,並統合協調包括航政、海巡、事業單位、民間海事機構、學術團體等共計數十個單位參與演練,以考驗縱向及橫向聯繫之機制,動員各式船艦、直昇機、無人載具飛機等,演練結果可以說非常成功。由此顯示「南部區域海洋污染緊急應變中心」確實可有效整合南部區域之資源,縮短應變處置時間、增進應變效率,提升重大海洋污染事件之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