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環保署與美國太空總署 首度聯合監測南海環境品質

:::
環境監測及資訊
99-02-0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監資處 ]

環保署自今(99)年起在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及東沙島進行環境品質監測,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度支援一套國際級背景空氣監測設備,於今(99)年1月起開始聯合監測。這是我國首次與美國太空總署聯合監測南海地區環境品質,除精進我國環境監測技術能量、參與全球性國際環境監測活動外,並促進我國環境監測資料與國際接軌,分擔國際環保責任,開啟我國參與全球性聯合監測合作新紀元。

環保署於95年4月在中部海拔2862公尺鹿林山頂設置國際級空氣品質背景測站,根據三年多來的監測結果,來自東南亞生質燃燒等空氣污染物的跨國傳輸,影響範圍遍及全球,造成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由於我國位於東亞季風環流的下風處,在國內空氣污染逐漸獲得控制後,這類長程傳輸的污染對我國空氣品質影響愈加顯著。以大氣元素汞(主要來自人為排放,如生質燃燒)監測數值為例,迄98年底監測數據平均為1.82奈克/立方公尺(以下單位相同),其中最低值出現在95年7月1.1;最高值出現在98年5月2.49,整體趨勢呈現春季高、夏季低,比對分析氣流軌跡顯示,春季可能是受到來自中南半島的生質燃燒長程傳輸影響,而夏季氣流來自於海洋,相對較為乾淨。

環保署表示,本次監測合作,將與東南亞國家聯合監測,建立長期環境資料交換機制,瞭解南海地區環境品質,掌握東南亞地區生質燃燒污染物,長程傳輸對我國之影響。並與美方(NASA)監測設備及資料,進行技術交流及比對,拓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強化環境監測資料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國際能見度。

本次聯合監測計畫,自99年起將聯合美國、東南亞國家及國內各研究團隊進行觀測,東南亞國家包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內研究團隊包括台灣大學、中央大學、海洋大學及中央研究院、等,針對東南亞、南海地區,人為生質燃燒、污染物長程傳輸、自然界大氣化學特性、全球氣候變化等議題,進行環境監測,為期4年(2010至2013),將長期蒐集長期環境背景資料。

環保署同時指出,該署已於98年啟動南海地區環境品質調查及監測,針對南海東沙島、南沙太平島等地區,進行空氣品質、海域水質環境品質調查作業,逐步建立我國南海地區環境品質資料,瞭解南海地區環境品質。未來,亦將持續參與國際性聯合監測合作,掌握東南亞地區生質燃燒污染物傳送情形,釐清長程傳輸污染對我國之影響。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