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地、吃格外品、選即期食物可以讓珍貴的食材不再浪費,截至目前為止,全臺22縣市已超過200間店家成為惜食推廣種子店家,提供民眾更惜食的飲食選擇,環保署「環境教育這 10 年響綠生活嘉年華」特展活動於10月30日開跑,展出各界從小地方默默付出實踐「綠生活運動」的點滴成果。今(11/2)日則有科技業龍頭及零售通路業霸主入陣,一同分享如何善用企業能力,帶頭響應環保署的惜食政策。
今日與會響應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及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就是發揮環境好、人民好、企業就會更好的精神,自主協助政府落實惜食政策。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彭冠宇表示,從尋求永續與陪伴偏鄉的理念開始行動,他們選擇以串連多家食品製造廠商與媒合食物銀行,並協助分擔運費與冷藏設備,來盡社會責任,提供新鮮格外品給偏鄉國中小學等據點,目前已有一百多個據點獲得照顧。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林夢紹表示,身為以食物為主的通路商,家樂福意識到食物的永續發展對有利於自身經營,因此從2014年展開惜食、食物捐贈計畫等行動,串連供應商、合作餐廳、顧客一起行動。目前更擴展到永續生產,企圖以商業力量帶動「食物轉型」,包括推出非籠飼雞蛋、動福牛奶、人道屠宰、永續魚罐頭等動物福利商品,也有與小農合作,標榜友善生物棲地的農產品。
全家便利商店部長吳采樺指出,起於媒體報導全台超商每年合計浪費了約70億元的報廢食物,因此針對效期短的鮮食,設計出一套具一致性、自動化的機制,藉由時控條碼、時間定價來運作「友善食光」行動,將即時鮮食打折促銷,以減少食物浪費,也帶動了其他超商業者跟進。
「其實企業走在我們前面。」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許多業者發揮創意巧思,例如把一包米做好保鮮、寫好標示與附上料理教學,協助消費者能最好的利用食物等設計,這些都是企業界發揮的力量。蔡鴻德更指出,不只是企業的努力,每個國民從日常生活開始著手改變的個人行動也很重要,這也是環保署持續推動環境教育,要帶動民眾從認知出發,更激起實踐的行動力。
「不只是不剩下,而是盡可能完全地發揮食材的用處,把食物的價值最大化」,才是「惜食」一詞所傳遞的意義。每個企業及個人的一份行動,不但能減輕環境的負擔,減少食材浪費也可節省金錢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而減少破壞自然,及提高糧食的供應量與減少飢餓。
「主動說、可以選、可打包、吃格外、吃全食、愛地球、吃在地、惜食材、愛分享、愛推廣」是環保署推動的十大惜食行動。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有1/3的食物還沒進入人們的胃,就在生產、收割、運送、消費的過程中被浪費了,且逾50%的食物浪費是集中在餐廳及消費者端,而大量的食物廢棄物,產生廚餘、溫室氣體排放等環境問題,造成地球環境的負擔。
環保署投入惜食環境教育,起因於減少廚餘,但環保署強調,惜食最重要的其實是從「源頭」就開始減量,而不是製造出大量的浪費後才想辦法解決。相信疫情期間,大家在家烹飪時都曾親自感受過,在自己的用心規劃後,食材浪費可以減少許多,這正是每個人都不能輕忽的自身力量。此外,環保署透過全臺22縣市200餘家的惜食推廣種子店家進行消費者環境教育,讓民眾瞭解惜食的重要性。每一餐的食物選擇、採買方式的調整,都是改變的契機,定時定量購買、寫下購物清單、儘量不衝動購物,共同響應十大惜食行動,共同降低廚餘量及打造永續飲食生活圈。
環境教育法施行於今(110)年屆滿10週年,因為有各界默默付出的力量,社會才得以更加美好,環保署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環境教育系列活動,傳遞從小地方如何實踐綠生活運動,各種面向的環保知識,敬請持續關注「環保署臉書粉絲專頁」或「環境教育友你友我臉書社團」,與您一起創造下一個美好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