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自1990年以來,10年間工業、住商、運輸及農業等部門普遍均呈現增長的現象,其中工業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60﹪而被普遍重視。依環保署列管污染源能源(燃料)使用量推算統計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發現前30大企業集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佔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90%,其中排放量達前三名之集團為台電、中鋼及台塑,顯示企業集團於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影響。
產業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的第一歩即是透過盤查掌握排放量,經由排放量清查登錄及查驗,產業可以獲得正確的排放基線資料,了解產業內部減量空間所在,進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並可進一歩規劃短中長期減量計畫,建立合理的減量努力目標。
環保署目前已完成電力、石化、鋼鐵、造紙、水泥、光電、半導體等業別12家溫室氣體盤查試行工作,積極推動符合國際標準組織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驗證規範之輔導試行計畫。盤查結果顯示,
傳統耗能產業多以能源及製程的燃料使用為溫室氣體主要排放來源,占約8成以上,各產業主要排放特性分述如下:石油煉製業以汽電共生設施、加熱爐、煉油裂解爐排放為主,占約70%;一貫作業煉鋼製程之煉焦製程占約72%;而電弧爐煉鋼以外購電力占7成以上;水泥業以熟料燒成製程占約9成以上;造紙業則以蒸汽鍋爐(發電)佔75%。至於光電及半導體產業則以外購電力的排放達約5成以上,另其製程排放亦達4成以上,並以SF6、PFCs為主,其暖化效應對於二氧化碳當量的貢獻不容忽視。
環保署亦將我國主要耗能產業示範廠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與國際進行比對,發現示範廠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已達國際平均值左右,但距先進國家之標準仍有努力空間。就石油煉製業而言,針對各油品計算而得的排放強度為0.179噸 CO2/公秉,較日本排放指標値0.197噸 CO2/公秉低。就鋼鐵業而言,我國一貫作業煉鋼製程所盤查計算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為2.1 噸 CO2/噸粗鋼,國際間各鋼鐵廠的CO2排放指標估算基準並不一致,約集中於1.6 ~ 2.3噸 CO2/噸粗鋼,若以美、加先進國家及國際鋼鐵協會平均標準相較(約1.6~1.75噸 CO2/噸粗鋼),我國仍有改善空間。就電弧爐煉鋼製程而言,其排放強度為0.544噸 CO2/噸鋼胚,國際鋼鐵協會平均值為0.53噸 CO2/噸粗鋼,已可追上國際標準。就火力發電廠而言,因使用燃煤汽力機及燃氣複循環機組,排放強度為0.725 公斤CO2/仟瓦小時,與各國相同燃料配比型式之電力業CO2排放指標0.65 ~ 0.812公斤CO2/仟瓦小時相較,其發電效率仍有改善空間。就水泥業而言,同時考量能源使用及製程排放,則國際間CO2排放指標大多集中於0.730~0.854噸CO2/噸水泥,我國平均排放強度為0.89噸CO2/噸水泥,落後於美、韓,顯示其能源效率尚待加強。就造紙業而言,我國平均排放強度為0.91噸CO2/噸紙製品,未來可以日本指標值0.865噸CO2/噸紙製品作為努力目標。
環保署推動的盤查方法係以「由下至上」(bottom-up)的盤查方法逐一清查排放源,其盤查程序與實務性作法符合ISO 14064國際標準之程序性管理規範,除可掌握產業完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外,相較於「由上而下」(top-down)的盤查方法,更有助於後續減量工作之執行。
受輔導廠商均表示藉由透明及一致性的盤查結果,可逐步建置逐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基本資料,除可辨識未來減量空間外,同時可作為其未來發展係數、減量技術或自願減量計畫的基礎。如中鋼公司業已規劃率先依據盤查結果所掌握之排放源分佈,推動5年節能計畫。
環保署表示,經由盤查試行計畫,已完成與國際接軌的本土化溫室氣體盤查、登錄管理相關作業指引,未來將進一步建置線上登錄資訊系統規範,將作為我國產業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登錄及減量計算的依循準則,環保署也呼籲產業應儘早投入溫室氣體盤查工作,為溫室氣體減量做好萬全準備,隨時因應發展局勢,先做先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