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為執行「汞污染排放減量三年行動計畫」,新近購置一部先進的光譜法汞分析儀,該儀器不但靈敏度高,且約七分鐘即可完成一件樣品分析。該所日前利用上述儀器嘗試進行小規模「頭髮中汞含量調查」,已完成檢驗頭髮樣品104件,汞含量範圍由0.012 mg/kg 至 9.08 mg/kg,中間值1.82 mg/kg,平均值為2.29 mg/kg。
汞為持久性生物累積污染物質之一,美國近年來發現即使極微量的汞亦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高度危害性,因此美國環保署亦正進行人體頭髮中汞含量調查計畫,並將汞列為優先解決污染物之一。
頭髮貯存了許多人體資訊,檢測其中金屬累積的濃度,可作為危險暴露概況的參考。若人體內汞含量過高,會產生神經方面的問題,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甚至死亡,最常見的症狀有視覺疾病、虛弱無力、聽力喪失、運動障礙、行走困難及記憶不佳等,孕婦若食用高汞海鮮,易造成胎兒腦部發育缺陷。
美國環保署2004年10月發表的頭髮中汞含量調查報告,有20.3%的受檢樣品濃度高過參考濃度 (reference dose) 1 mg/kg ( ppm ),意即美國大約20%人口汞的暴露量超過標準,偏高原因不明,但年紀越大、吃越多市售魚、罐頭鮪魚、當地魚產者,頭髮中的汞含量就越高。環境檢驗所此次檢測因樣品數量少尚待檢測數量增加後,即可嘗試統計評估。
根據美國環保署報告,1995年全球汞各主要污染源排放量,燃燒固定污染源占77 ﹪,金屬產品占9 ﹪,另外鋼鐵業、水泥業及廢棄物處理業亦是汞的污染源,以區域性觀之,亞洲地區占56 ﹪,為最大污染來源,歐洲、非洲分居二、三位。我國則是以煤炭燃燒、燃油燃燒、金屬冶煉、含汞廢棄物回收、火葬及含汞產品之使用等為人為污染來源。由於汞可在氣、液及固三相中彼此轉換,在環境中可循環二、三年,例如固定污染源排放汞至大氣中,可經由環境及微生物作用形成汞化合物進入土壤及水體中,並在自然界中不斷循環轉換,故需採全面減量方式始能降低汞之污染。行政院環保署為推動國內汞污染防治,跨處室所執行「汞污染排放減量三年行動計畫」,運用源頭管制、加強稽查及環境中汞污染移除三者並進的方式,來達成全面減量的目的,環境檢驗所負責環境中汞的檢測與污染源追蹤。
環境檢驗所94年將利用該所新購置的最新汞分析儀進行「環境中汞流布調查」,該儀器不但靈敏度高,且約七分鐘即可完成一件樣品分析,相較於現有分析一件樣品約需五個小時,大幅提升檢驗速率,應用於環境污染現場之調查、整治與風險範圍界定,能快速提供準確數據供做決策依據。該所「環境中汞流布調查」規劃之執行區域為污染情形較嚴重的二仁溪流域,以瞭解當地大氣、水體及河川生物體中汞流布情形,進而推演、強化我國汞污染之追蹤與管理效能,將汞之危害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