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去(105)年5月報導「臺灣是垃圾處理的天才」,指出臺灣曾被稱為垃圾之島,如今卻成為資源回收的模範生。統計到去年11月全國資源回收率已達49.09%,較87年的5.87%成長8.3倍,創歷年新高,這顯示在各級環保單位及各界的積極宣導下,民眾已對環保永續、資源再利用有一定的認知,然而好還要更好,期盼在全民努力下,在新的一年資源回收可以做得更好。全民做好資源回收,歡歡喜喜過新年。
春節將至,每年大掃除時,民眾會將家中貯存已久的物品一併摒掃出來,環保署特別提醒民眾珍惜資源,如果能多用一點心做好垃圾分類,就能把垃圾變成資源,讓臺灣的環境更清淨。春節是全家團聚的日子,民眾聚會旅遊頻率相當高,也要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以避免浪費為原則共同為珍惜地球資源盡一份心力。
為了達到垃圾減量,環保署這幾年也全力推動回收商、地方清潔隊、回收基金、社區民眾四合一政策,讓所有可利用的資源,都能有確切的去處。另外我國的回收管道多元,包括地方清潔隊、拾荒及舊貨業等回收商、社區學校及民間團體,甚至是販賣場所都有提供資源回收處。該署更以便民服務及收益回饋為出發點,在105年推動建構村里資源回收站,鼓勵民眾將家戶產生的資源回收物,整理分類後送至村里資源回收站回收,兌換民生用品,讓民眾實質受益,該署並在未來一年的資源回收工作上,更積極建構,規劃累計建構1,000站,以達到「人人做回收、站站有回饋」。
環保署也表示,這些回收物經過篩檢清理分類後,大部分都能再度做為原料進行再利用。例如PET塑膠經過特殊技術處理後,可再製成毛毯衣物等紡織品;廢玻璃瓶再製成玻璃瓶使用,甚至製成玻璃藝術品推銷至國外;電腦等3C產品,更蘊含貴金屬,例如黃金和銅。如此可不斷循環再使用與再利用,可謂具高度循環與環境經濟之效益,我國在資源回收物質循環再利用的技術成熟,加上全民齊力投入做環保,將能逐步舖築地球永續發展的綠色循環經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