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生態旅遊年,本月二十三日起熱鬧登場的第十屆台北國際旅展中,國內如觀光局、農委會、退輔會、內政部營建署及地方縣市政府等參展單位,亦將「生態旅遊」定為主題。
生態旅遊為兼具生態保育及休閒遊憩的活動,也是發展永續觀光業的重要方式;但是為避免開發路線或景點不當,反而造成破壞,應有生態旅遊環境監測機制,以維護旅遊環境與品質。環保署已於今年六月十四日訂定公告「生態旅遊地環境監測機制」,目的在瞭解生態旅遊地是否有超出環境涵容能力之虞,俾能提供預警及事先因應。其適用對象包括:休閒農漁區、森林遊樂區、國家公園、農場、原住民地區、實驗林區、國家風景區、直轄市及縣市風景區等生態旅遊地。
環保署表示,目前各有關機關已規劃之生態旅遊路線,舉例而言,如觀光局東北角管理處與中華民國賞鯨協會提出之東北角風景區龜山島、北關之旅,規劃由烏石港↓龜山島環湖步道↓龜山島海域↓賞鯨豚↓烏石港↓北關農場↓回程;觀光局花東縱谷管理處與荒野保護協會所規劃之二天路線,由花蓮↓鯉魚潭﹙螢火蟲生態觀察﹚↓台東鹿野高台飛行傘↓關山親水公園;農委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提出烏來﹙賞櫻、泡湯﹚↓福山村民宿↓內洞森林遊樂區;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提出魚路古道則為兼具生態、人文、歷史及健行之旅。
依據環保署的該次公告,生態旅遊地管理單位應就環境特性及資源使用狀況,訂定環境監測計畫加以執行。如屬已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之生態旅遊地,則應依原環評報告執行各項監測作業;如未經環評審查之生態旅遊地,則可參考環保署提供之監測計畫執行之。由於生態旅遊監測機制今年剛建立,各個生態旅遊地管理單位對此項工作尚感陌生。環保署除於今年九月二十七日辦理講習,另於近日對於各生態旅遊地環境監測機制的辦理情形進行瞭解。據環保署表示,有關農委會林務局所管轄之各個森林遊樂區,已擬定完成監測計畫,並開始進行監測工作。調查及監測項目包括:步道基本資料調查、步道及主要據點之水質檢測、植群監測及土壤調查監測等。其他旅遊地亦陸續訂定環境監測計畫執行中。
近年來由政府機關或民間開發遊樂區案件亦有與日俱增情形。環保署統計,環評法於八十三年十二月公布施行迄今,該署審查通過之遊憩區開發案計三十四件,其中九十年至九十一年十一月即占一半以上,計十八件。
環保署表示,台灣具有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但如因不當的旅遊路線或景點開發,或遊客大量湧入,都將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莫大衝擊。因此落實環境監測機制,將是兼顧生態保護與觀光發展之重要措施。此外,環保署也呼籲民眾,生態旅遊過程中,請不要製造污染及噪音,不留下廢棄物,不驚動、不干擾當地生物作息,不帶走一草一木,以共同維護生態旅遊。如遇有環境污染情形,可與環保署報案中心聯繫,電話:0八00二三一八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