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產生的垃圾一定要準時清、我家的附近一定不能有垃圾場」一直是政府推動垃圾處理工作所碰到的問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深知垃圾掩埋場等鄰避設施得來不易,所以近幾年來特別重視垃圾場的工程品質、營運管理與封閉復育,期盼將垃圾場轉變成一個吸引民眾休憩的場所,來改變國人對垃圾場的觀感與接受度。這其中以竹山鎮衛生掩埋場的轉變最為顯著。
竹山鎮每日垃圾量約30噸,在執行環保署「垃圾強制分類」政策,分類回收資源性物質及廚餘後,每日進入該鎮垃圾衛生掩埋場最終處理量降為20公噸,減少約1/3的掩埋量。另外在環保署及南投縣政府的輔導與協助下,將清潔隊辦公室環境加以綠美化,除大量利用老樹移植再生,並結合竹山當地竹產特色,將掩埋場當成公園來管理維護。
此外,為建立掩埋場營運操作作業程序標準化,以提升環境管理的可靠性,環保署特別輔導竹山鎮垃圾衛生掩埋場於94年2月間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系統認證,為國內第1座取得環境品質認證的鄉鎮市級掩埋場。該鎮並且在垃圾場舉辦過環保嘉年華會、球類比賽等多項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加,了解掩埋場也可以變成民眾的休憩場所,有效化解民眾對掩埋場的疑慮及不安,值得其他縣市借鏡。
環保署強調,垃圾掩埋場等鄰避設施得來不易,地方政府要好好加以珍惜,做好施工品質和營運管理,才不會辜負各界的期望。同時也籲請全民共同監督各級政府加強管理垃圾掩埋場,攜手並進,以營造出環保設施好鄰居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