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昇河川污染整治技術,環保署、各地方環保機關、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及專家學者於11月22日全天齊聚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研討河川運用生態工法提昇水質研討會,就河川淨化生態工法之觀念、設計要領及生態工法改善河川水質之應用進行交流,作為提昇各地方政府執行明年環保署河川整治經費執行率及效益的準備。
環保署表示,配合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水與綠生態治河建設,自91年已積極推展以近自然的方式淨化河川水質或排水渠道水質各項計畫,有鑑於國內各級政府及顧問公司初始辦理,且以近自然生態工法為基礎的水質淨化生態工程,多屬初次設立,有部分案例有水質的清淨效益外,並伴隨生態的多樣性;但也有部分案例的設計施工需再考慮河川水力因素、土壤鹽分特性、及設計案的目的等因素,所以這次會議乃針對河川整治的生態工法意義作溝通、並對人工溼地、地下滲濾、礫間接觸氧化、漫地流等方法的設計及操作進行研討,以提昇生態治河淨化河川水質的技術。
同時環保署進一步表示,台灣各條河川特性不同,污染程度也不同,人工溼地、地下滲濾、漫地流、礫間氧化等工法有不同之適用條件,環保署委託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於關渡自然公園設置一處礫間氧化處理400平方公尺的試驗場地,以天然礫石為材料,馴養生物膜利用自然生物處理貴子坑溪,試驗可處理的水質條件及水質成效,預計每日可試驗處理100公噸污水。目前試驗結果顯示,礫石間已長生物膜可供去除有機物,而且在停留時間1.5日的操作條件下,懸浮固體去除率已可高達60至70﹪、生化需氧量去除率55﹪、氨氮去除率30-40﹪,但環保署指出,仍繼續試驗找出在最佳去除率下支操作條件。環保署說俟該項試驗完成後,將可提供地方政府另一項工法之選擇。
有關河川運用生態工法提昇水質研討會,將於本(11)月22日上午9時於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一樓多媒體演講廳開始,主題有探討河川水質淨化生態工法的定義、水質自然淨化工法的國外經驗、我國河川生態工法設計應用情形及設計河川水質淨化生態工法設計初探,下午三時在現場亦將展示說明礫間氧化的技術,及觀摩關渡自然公園之生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