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逢夏季高溫多雨,環保署呼籲民眾、廢輪胎回收業及處理業者要確實做好廢輪胎的回收、貯存及處理作業,以避免廢輪胎產生積水情形,成為登革熱病媒蚊滋生的溫床。該署也將加強稽查廢輪胎回收業及處理業廠(場)區,以確認相關業者均能按照「廢輪胎回收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相關規定辦理,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環保署表示,廢輪胎是該署公告應回收物品中的一項,臺灣地區每年回收處理的廢輪胎多達10萬公噸以上,約相當於200萬條,這個數字還不包括經過翻胎再使用的再生胎以及原形利用於公共工程(如擋土牆、道路邊坡、堤防及防波堤…等)作為固堤或工程基礎的數量。如果報廢的輪胎未能妥善回收處理,將對環境造成重大污染,也可能因為廢輪胎的露天堆置積水,形成病媒蚊滋生的溫床,影響國人的健康。因此,環保署積極地推動廢輪胎的回收工作,努力暢通廢輪胎的回收處理管道,帶動處理業者投入資金設廠並研發處理技術,相較於其他國家的推動執行情形,我國廢輪胎的回收處理成果,已為各國的先趨。
由於國人習慣到汽車保修廠或輪胎行、機車行、自行車行,由專業保修人員代為更換輪胎,所以廢輪胎的產生源較為集中,環保署也透過相關管理法規的制定及適當補貼制度的設計,規劃建置廢輪胎回收處理體系,以有效推動廢輪胎的回收處理作業。對於不堪用的廢輪胎回收後,經過破碎及去除鋼絲的處理程序,所產生的膠片(塊)因為熱值相當高,可以作為輔助燃料,提供產業使用,目前大多銷售予汽電共生廠或造紙業用來替代燃油以產生蒸氣及發電,或是作為水泥業之生產原料使用;若是將膠片(塊)再進一步粉碎,並去除廢輪胎中原有的鋼絲及棉絮等雜質,則可以製成橡膠成份純度高的橡膠粉,由於橡膠原料的國際盤價近年來持續上漲,以廢輪胎回收處理後所生產出來的橡膠粉,因為可以替代部分的橡膠原料,重新製成橡膠製品再投入消費市場使用,所以市場價值也跟著水漲船高;此外,也有業者利用熱裂解技術,將廢輪胎處理轉化為碳黑(即碳烟)、油品等,可再進一步投入產業利用。
民眾如果要反應或諮詢廢輪胎回收處理的相關問題,請撥打資源回收免費服務專線0800-085-717(諧音:您幫我,清一清),或上網查詢(網址:http://recycle.epa.gov.tw/)。